【摘要】目的通過調查了解我院大學生對急救復蘇這門課的認識以及對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為進一步加強急救知識的教育、教學提供科學的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我院三年級的醫學類與非醫學類各24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急救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對開設這門課的認識。結果對醫學生的調查顯示,97.5%的大學生認為應該盡早開設這門重要的課程,但有2.5%的醫學生認為急救復蘇知識在大學僅可作為了解內容,真正的學習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進行;而對非醫學生的調查顯示,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必要學習這門課程。另外,從所有被調查學生對急救復蘇知識的掌握程度看,許多學生對其掌握有一定的欠缺。結論 應大力加強普及大學生急救復蘇知識的教育;并對教學方法給以改進。
【關鍵詞】大學生;急救知識普及;教育;教學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比如急性心肌梗塞、呼吸道異物、車外傷、多種中毒等等,因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急救處理造成患者傷殘甚至死亡。這種現狀一方面是由于醫療救護不及時,另外則是由于人們缺乏院前急救醫學知識所造成的。提高人們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可有效降低各種傷害性事件的死亡率。大學生是將要走向社會,服務大眾的高素質人群,教導他們加強對急救知識的學習,為以后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選擇的調查對象是已基本掌握醫學基礎知識的大學三年級醫學生與通過耳濡目染已對醫學有所了解的同年級非醫學類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他們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醫學與非醫學生對急救復蘇這門課的認識,以指導我院普及急救知識的教育工作。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我院在校生醫學專業三年級大學生240名;非醫學專業三年級大學生240名,共計480名。發放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 476 份 ,有效回收率為99.2 %。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觸電、溺水的急救方法,心肺腦復蘇術,中毒病人的搶救等以及學生對急救復蘇這門課認識的調查。現場問卷調查并當場回收,結果采用 Excel2003統計分析。
2.結果
2.1 對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
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均清楚意外情況發生呼叫急救電話“120”但對如何說明現場情況有32%的學生不能清楚表述;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的實施:76.9%的學生表示僅對此有所了解,只有23.1%的人表示已基本掌握其實施方式;觸電、溺水、中暑以及有機磷中毒的急救: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1%、11.8%、6.7%和18.3%;動物咬傷、骨折、扭傷以及車禍傷的急救處理: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9%、8.4%、8.8%和31.3%;燒燙傷的急救:28.6%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如何處理。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緊急情況如何求救的培訓,并注意對車禍傷、燒燙傷以及有機磷中毒等院外急救措施的詳細講解,反復強調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的正確操作步驟。
2.2醫學生與非醫學生對急救知識的認識
所有被調查的醫學生均認為應該認真學習急救知識,但認為現在應該掌握的醫學生占97.5%,認為以后工作中再學習的醫學生占2.5%;非醫學生中應該認真學習并掌握急救知識的占78.8%,認為應該熟悉了解的醫學生占18.2%,而有3.0%的學生卻認為這是醫學生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無關,說明我們還應該著重加強非醫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教育,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
3. 討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國民的急救培訓,并立法規定煤礦、天然氣等高危崗位職工必須考核急救技能。像發達國家德國設立了全民救護日,那一天全國國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識的培訓;美國每個人一年中都要參加幾次相應的急救培訓活動。有的外國公司甚至規定,求職人員必須持有急救員合格證,才有資格應聘;許多國家還將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識作為領取汽車駕駛執照時重要的依據。在國外,非醫務人員構成院前急救隊伍的主體。
而在我們國內院前急救主要是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的。以首都北京為例,目前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北京市民接受急救知識的比例是150:1,而新加坡的比例是8:1,中國香港為13:1,悉尼為20:1。從數字上就可以看出,北京民眾急救知識普遍欠缺,離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基于這種現狀,同時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政府要求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訓的比例要達到60:1,參加奧運會服務的志愿者必須經過急救技能培訓。對如何提高我國國民的急救技能,國內許多學者對此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總結來看首先加強學生的急救技能培訓是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知識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是易教育、易接受新知識的群體。學生掌握了各種常用的急救技術傳播給周圍的人,以期達到全民普及,比如氣道異物采用Heimlich手法,呼吸心跳驟停患者能夠及時采用有效的心肺復蘇技術等,那么將會大大降低患者的醫院外死亡率,并且能夠為醫院內的進一步急救提供寶貴的時間。
根據我院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學習急救知識的意識在入校后就應該牢固樹立,教師應該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考察教學效果,重視急救復蘇這門課的教與學生的學。要教育學生認識到院前急救時間雖然短暫,但這是決定危重病人搶救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了解到急救人員的含義很廣,除在場醫務人員之外,還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救護車、出租車駕駛員,消防特警人員以及所有在場的人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大學生中普及急救復蘇知識,才能有望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識水平,以減少我們國家意外事故發生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高伶. 開展大學生日常急救知識教育.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2002.8(2):161-2.
2. 吳雪花,倪國華等. 大學生對急救知識了解程度的調查分析.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6.3(1):18.
3. 黃愛辰.現代院外急救手冊.華夏出版社. 北京,1997.
4. 房蔚霞,鄭文靜等. 急診患者家屬院外急救知識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6.21(2):64-66.
作者簡介:李秀華(1978-09生),女,漢族,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危重病醫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