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爸爸媽媽的文章,同學們可謂老生常寫了。大多寫爸爸媽媽怎樣關心我們,幫助我們,愛護我們,甚至不惜作出自我犧牲,望子(女)成龍(鳳),潛心培育兒女,從正面突出父母的可敬可愛。這樣寫當然沒錯,但是要說非常好,恐怕談不上。那么,怎樣才能好得“非常”呢?從貶入題、反常立意不失為妙法之一。
有篇文章題目叫《我的矮爸爸》。一個“矮”字,讓人頓生疑團。這豈不是揭露爸爸的短處?這豈不是對父親的大不敬嗎?且慢,先看開篇:“其實我爸爸并不太矮”,語含親切之情,“據說,年輕時也曾有1.65米的個頭,后來因為生活困難常到碼頭上當搬運工,壓彎了脊椎,現在只有1.63米了。”——事出有因,應該理解。然而姐弟倆反而埋怨,“我才1.55米,做個大酒店的服務員都不夠資格。”“弟弟雖有1.68米,但在姑娘的眼中也屬‘二等殘廢’。”——爸爸就給我們講矮人的優點,并列數了馬克思、列寧、孫中山、鄧小平、魯迅,以及拿破侖、羅慕洛等一大批的偉人。羅慕洛是現任菲律賓外交部長、前聯合國大會主席,身高才1.61米,他的夫人十分尊敬他,愛他,還寫了一篇題為《我甘愿來世嫁矮人》的文章。爸爸把這篇文章念給媽媽聽,媽媽說:“好,我也答應下輩子還嫁給你。”后來作者到日本留學,爸爸說:“這回好了,到矮人國去,別再擔心自己矮了。”在日本,所見所聞,“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改變了”。“高個小伙子找矮姑娘的也不少,矮姑娘嫁給美男子的也很多。”“征婚廣告絕不把身高當作一條標準。”“他們更重視人的內涵。”于是經常想起媽媽對“我”講的一句話:“將來找對象,找個像你爸爸這樣的人。”可見,題為“我的矮爸爸”,實寫“我愛我的好爸爸”,其埋怨是假,敬愛是真;并且從中得出了“巨人是不能以身高來衡量”的感悟,頗富哲理。
又有一篇文章叫《我的媽媽從來不笑》,也是從貶入題、反常立意的,寫得很生動。附錄于后,供同學們欣賞,細細體會反常入題、立意的妙處。
我的媽媽從來不笑
女兒的學校發來一張通告,邀請媽媽們參加分享會,聽聽孩子怎么評價自己的媽媽。
這是一所女校,從校長到校工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那些孩子們一個接一個上臺演講,內容大致是媽媽平時如何關心我,幫助我的學業,料理我的日常生活等等,千篇一律的講辭,已令我開始有些不耐煩了,有些媽媽也頻頻看表,大家都心不在焉起來。
這時,一位五年級的學生走上臺,她鞠了一躬,開口便說:“我的媽媽從來不笑。”
“嘩”,臺下一片哄笑,我心想:該是這位媽媽平時管教得太嚴厲,女兒上來揭短了。
“她對我的事從來不聞不問。”這時,臺下的騷動平靜下來,大家等著靜聽下文。
“我一星期只能見到她一次,可她從來不跟我打招呼。”
臺下又有一陣輕微的騷動。
“因為她是一個植物人。在我五歲那年,我的媽媽遇上了車禍,從此躺在床上,沒有看過我一眼。我叫她,她不會答應我;我親她,她也不會報以微笑;我大聲地讀出自己優異的成績,她也毫無反應。我不敢相信,這是曾經陪我玩滑梯、捉迷藏,晚上摟著我講故事的媽媽。”
臺下已有人悄悄掏出了紙巾。
“我要上學,所以不能每天都去醫院,只能在星期天跟爸爸一起去,爸爸每天都去,他為媽媽按摩,為她擦身,還把我在學校的事情告訴她。自從媽媽住在醫院后,我和爸爸相依為命,以前媽媽做的事,現在全由爸爸來做,爸爸現在做的菜,雖然沒有媽媽以前做的那么好,可是已經很有進步了。”
“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美國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我害怕極了。我問爸爸:媽媽會不會死?爸爸說,媽媽不會。媽媽其實知道我們愛她,她什么都知道。”
“媽媽,你真的知道嗎?我和爸爸等著你回家。”
臺下的媽媽們都已經開始嗚咽起來。
“爸爸,請你明天告訴媽媽,今天我在這里向所有的人說我愛她。”
我們每個人淚水模糊的雙眼,找到了坐在最后一排的唯一的男士。他已經雙眼通紅,報以羞怯的一笑。
臺下響起了掌聲。
文章先以“孩子們的演講內容千篇一律、聽眾心不在焉”的場景映襯女孩上臺后不同凡響的演講。“我的媽媽從來不笑”,出人意料,產生懸念。接著,先透露媽媽的“冷漠無情”,后交代原因、經過;把演講與聽眾的反應結合起來,行文波瀾起伏。反常立意,歌頌親情,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