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妻子網上貼照片,尋找丈夫初戀女友
新婚的舞百臺背著丈夫做了一件奇怪的事在網上發帖為丈夫尋找初戀女友稱要將其遺留在丈夫手中的珍貴相冊歸還。為了方便尋人,“舞百合”還貼出了丈夫初戀女友的生活照。
“舞百合”在帖子中說老公年少時在廣東上學有過一段美好的初戀這位初戀女友將本相冊留在了丈夫手中,“我們結婚后我驚訝地發現她從小到大的照片包括嬰兒時期的黑白照少年時期的彩色照等等都在老公的本相冊里這些照片都是很珍貴的啊,有的也許已經沒有底版丟失了再也不會有了。”
為了找到本人歸還這些珍貴的圖片,“舞百合”翻拍了兩張這位女孩1994年的生活照掛在帖子后面。照片上的女孩或大笑或凝神,青春乖巧。
很快,“舞百合”的帖子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覺得舞百合善良大度,也有網友說不知是真善良還是裝樣子總之有點傻更有網友質疑其真實意圖。
物歸原主,無可厚非,畢竟是人家那么珍貴的相片。只是不知道找到丈夫的初戀情人以后,當丈夫和她再度相見的時刻,會是怎么樣的狀況?換作我,可能就不會多此一舉。畢竟那是她送給丈夫的禮物,是他們過去的回憶,過去的就過去,無須再去重尋。
——王小艾
沒必要這么做吧?要歸還也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而且沒有和老公商量就擅自亂發帖,真讓人懷疑她的目的。不過話說回來她還挺大度,不像一般的新婚妻子,見到丈夫昔日情人的照片,要么問這問那,刨根問底,要幺吃醋耍潑。少有少有,希望她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歸還。
——曹磊
不知道“舞百合”的丈夫是否知道自己初戀情人的蹤跡,還得勞“舞百合”在這里大費周折地尋人。如果只是簡單地歸還照片,“舞百合”何必背著丈夫來做這些事情。再說回來,這些照片還不還,意義真的就那么大嗎?但愿這“網路照片尋人”,沒有影響到對方的家庭,但愿對方不要說“是誰動了我的隱私”。
——張慧娟
相冊的確很珍貴,但是大概對于當事人來說,比起相冊,更珍貴的是現在的生活。無論“舞百合”的出發點是好是壞但把照片放在網絡上公開尋人,很難說會給當事人現在的生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給予和歸還有些時候還是要有恰當的機躥,處理不當,即便是好心,也難免變成壞事。法可以理解,因為按照常理,與一個和自己想法不謀而合的人相處,要比與一個總是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的人共同生活容易得多。然而,這只是一廂情愿的,對方并不會被你改造。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走進婚姻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接受“再教育”,不是為了在婚姻中痛苦地被“鞭策”著成長和進步。婚姻是“合二為一”的過程,合“二”才能為“一”,先有“二”,才能有“一”,真正的愛情必須建立在承認“二”的基礎上;而且,這個“一”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兩個人相容且相融的整體。夫妻雙方都能容許另一方成為一個自由獨立、有所分別的個體,這是婚姻關系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珍視對方的獨特品質,欣賞對方的差異,擁抱彼此的不同,充滿兩個人聲音的婚姻才是有活力的婚姻。
在本例中,肖莉和黃偉德是兩個性格迥異的人,他們之間到底有哪些差異,這些差異從何而來,其實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處理這些差異。
他們都用愛憎分明的對錯來評判兩人之間的差異如果我是對的,那就表明你是錯的,你就必須俯首認錯,并心甘情愿聽從我的安排:如果說你堅持你是對的,那就意味著否定了我,我當然要辯解、抗議。這樣一來,他們就始終處于一種對立狀態,針尖對麥芒,勢不兩立,互不相容。
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只是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而已。為什么不能轉換一下視角,將兩個人都看作是對的呢?兩人都是對的,但一次只能聽一個人的,這一次滿足你的需求,下一次滿足我的需要。這樣,他們爭執的重點就不再是誰要聽誰的,而是誰先放下自己的需求。這就將他們從對立面轉化為同一個戰線,只不過順序不同而已,矛盾的尖銳度大大減少。
2.擁抱彼此的差異
我拿出一幅畢加索的抽象畫,問夫妻二人各自的感受。
肖莉認真瞅了瞅,說:“我覺得是一棵大槐樹,樹上還有小鳥。”
黃偉德說:“是一只帆船在大海里航行吧?那個小白點應該是海鷗。”
我笑了,說:“對于這幅畫,你們有不同的印象。你們會堅持說自己是對的,而否認對方是錯的嗎?”
肖莉快嘴快舌道:“抽象畫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生活中的事情就不是這樣,總有一個更好和不太好的區別吧。”
“說來說去,更好和不太好還是個人的觀點。你認為這幅畫更像大槐樹,我卻認為這幅畫更像帆船和大海。”黃偉德立即反駁。
“有些事情肯定有明顯的更好和不太好之分,比如,你積極上進,做人力資源部部長,日后升為副經理,這不比你做一輩子技術工人更好嗎?”
“誰說做管理者更好呢?我能用自己的專長為企業做貢獻,人盡其用,我覺得就很好。”
“你這是阿Q精神。”
“這是你的認為。”
兩人爭執不下,將目光轉向我,請我當裁判。
我說:“我們回到這幅畫上。藝術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其呈現出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各人保持各人的意見,并尊重別人的意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各人有各人的視角和喜好,為什么不能讓不同的意見共存呢?”
肖莉想了想,說:“那就這樣吧,既然咱們對‘休閑’的理解不一樣,那就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閑吧。你愿意在家睡懶覺就睡個夠,我喜歡運動,那我就自個兒去找樂,各得其所,互不干涉。”
“尊重彼此的自由是解決兩人差異的一種有效方式,既不委屈自己做出改變,也不強求別人來服從自己。這不是賭氣,而是用一種謙和的、寬容的心態來處理分歧。”
黃偉德很快提出了新的意見:“但是,我們畢竟是夫妻啊,不能老是各自為政,互不理睬,井水不犯河水啊。再說,有時候只能采納一個人的意見,比如,買家具,不可能一家兩套吧?”
“那怎么辦?我的思想觀念代表了新生活、新方式,我認為你應該向我看齊:而且,男人讓女人,也是一種紳士風度嘛!”肖莉有些自得。
“是誰規定男人必須讓著女人,女人錯得離譜,也要聽她的嗎?事實證明,你買沙發是一項錯誤的決定,但你并不認錯,還堅持要買和沙發配套的玻璃茶幾,其理由也是時尚、好看。你實在頑固不化!”
“你才是榆木疙瘩呢!”肖莉立刻反唇相譏。
在有些事情上,這對夫妻也許能做到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但是涉及如何做出共同的決定,這兩個固執的人都不愿意讓步。我對他們說:“世上只有兩種婚姻關系:第一,在愛中運作;第二,一切按照規則來做。愛人關系不需要有規則,因為這樣的夫妻遵循的是這條原則——我愛他(她),希望他(她)快樂,因此所有的事情都以滿足對方和讓對方快樂為原則。但是,在缺乏愛的關系中,那就需要訂立規則了。既然你們互不相讓,無法在愛的關系中運作,那就只好用規則行事了。”
我讓他們在紙上畫下兩欄,記錄每一次的決定是聽從誰的意見,這樣,雙方都有公平的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肖莉馬上提出抗議:“我們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訂這種笨規矩。”
我說“你們這種爭執的方式就像小孩子,所以要用約束小孩子的方式約束你們爭執的行為。”
他們對自己的不成熟很不好意思,同意按這種“笨規矩”的方式來試試。
半個月后,肖莉給我打電話,說我訂的“笨規矩”果然有效。他們爭執的頻率大大減少,而且他們也認識到,雙方的時間與金錢等資源畢竟有限,兩人最好能有商有量地分享。
對于個性不同而又無法互相讓步的夫妻,這個方法是有效的。
責任編輯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