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閃電”亮相
冷戰結束后,美國開始調整其國家安全戰略,防務預算曾一度大幅度減少,為保持其武器裝備的技術優勢和先進的工業基礎,追求經濟可承受性逐步成為武器裝備采辦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作為美國防辦政策改革的產物,“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要在保證經濟可承受的前提下研制一型具有高度通用性的低成本多用途戰斗機族,能同時滿足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及其盟國的需要,用于取代美國空軍的F-16C和A-10、海軍的F/A-18E/F,以及海軍陸戰隊的F/A-18和AV-8B等飛機。JSF計劃是由“通用成本輕型戰斗機(CALF)”和“聯合先進攻擊技術(JAST)”計劃演變來的。1996年11月,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進行JSF概念驗證研究,并分別提出了X-32和X-35方案。經過對比試飛,2001年10月26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方案獲勝,JSF進入工程發展和制造階段,并被正式命名為F-35。
該系列戰斗機主要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制,英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其它8個國家參與開發,共耗資2760億美元。
2003年12月,洛-馬-諾·格專家組驗證了F-35戰斗機的作戰效能。在全尺寸樣機的內部武器艙中,來自美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軍械人員裝掛了各種武器的模型,并提供裝掛過程的評價。這種驗證的目的是確保F-35的武器艙能適應內部掛載的各種武器,同時方便軍械人員能輕而易舉地裝掛。
2006年2月17日,第一架F-35聯合攻擊戰斗機裝配完成下線,19日被送往位于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工廠進行燃油系統測試。
7月7日,F-35聯合攻擊戰斗機(JSF)空軍涂裝的A型戰機在美國總統布什的老家德克薩斯州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次公開亮相,并被正式命名為“閃電”Ⅱ。
9月初,完成了8000小時的空氣動力試驗,期間研究人員對F-35戰機兩種型號的模型在空氣動力管中進行了檢驗。空氣動力試驗所得到的數據將有助于研究人員對F-35戰機進行飛行試驗。
超強的第5代戰機性能

F-35聯合打擊戰斗機是美軍第5代戰斗機,具有超音速、多用途的特性,以對地攻擊為主,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地攻擊陸、海、空任何目標的能力。在未來的戰場上,F-35聯合攻擊戰斗機將與F-22“猛禽”戰斗機聯手,形成類似F-15與F-16的高低搭配。當F-22清除了敵方戰機以及地空導彈的威脅后,F-35將攜載導彈對分散的地面目標實施全天候精確打擊。與F-16不同的是,F-35具有隱形能力,可像F-117戰斗機那樣隱形突防。這種飛機機動性、敏捷性優于F-16C和F/A-18C,作戰半徑為1111公里,巡航速度740公里/小時,其武器基本為內置,標準的武器配備是2枚空空導彈和2枚JDAM,另外在機翼上還有4個掛架。F-35的總載彈量為6~7噸。
通用性強 F-35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同時滿足多軍種使用需要的多用途戰斗機,將同時服役于美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其有3種基本型號:空軍常規起落型(CTOL)、海軍常規起降艦載型、海軍陸戰隊和英國海軍用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型(STOVL)。CTOL型和STOVL型的主要區別是多了個升力風扇,常規起降艦載型為適應艦上起落加大了機翼面積和機身結構強度。所有這些型號的F-35都將使用同一種針對CTOL和STOVL優化的F-119發動機與航電設備,擁有多達70%~80%的通用部件,是世界上第一種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的具有多種配置的戰斗機。此外,所有型號的F-35還使用同一種通用的支援和維護系統,降低了成本。
先進的電光瞄準系統 F-35的電光瞄準系統(EOTS)是一個高性能的、輕型多功能系統。它包括1個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這個FLIR可同時追蹤、殲滅8架敵機和16個地面目標,可以在更遠的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駕駛員可以選擇最先打擊的目標。EOTS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
“自動”管理式發動機 F-35采用普惠公司生產的F-119的新改型作為動力裝置。改進之后的JSF發動機推力更大,維護性和支援能力更好。發動機被設計成能夠“自動”管理,它不但能在故障發生之前感受到故障,而且能夠補償那些損壞的電子部件,使它在沒有這些部件的情況下繼續工作。故障發生時,系統將自動向飛機基地發出信號,報告故障情況,從而使維修人員準備好部件,當飛機著陸之后,立即進行更換。為了加快更換工作,發動機設計成所有安裝在框以外的部件都能在20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卸下并更換。

非絕對隱身 F-35具有F-16不具備的隱身性能,但F-35不可能美玉無瑕。從自身性能看,為了滿足超音速巡航和空中格斗等機動性要求,F-35不得不在隱身性能上做出一定犧牲,如進氣口的紅外特征相對明顯,特別是在進入空戰狀態后,一旦開啟機載火控雷達,將不可避免地把自己暴露給敵人;從反隱身技術的發展看,F-35難以對所有頻率的雷達隱身,米波等長波和寬波雷達始終對其構成威脅,多基站雷達同時開機也可提高發現概率,而使用被動雷達或通過特制雷達觀測空中電波異動,同樣不失為發現隱形目標的可行辦法。
價格仍不菲 一種飛機擁有3個型號,這樣就不需要單獨的組裝和改進程序,這有助于降低成本,但F-35仍不是一種便宜的飛機,其單機成本在4500萬~6000萬美元之間。由于價格高,美海軍陸戰隊原計劃采購609架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型(STOVL),現改為采購350架;美國海軍原計劃采購480架艦載型(CV),現改為430架。
此外,當有些未來戰機已考慮不要航炮的時候,美國防部卻要為F-35聯合攻擊戰斗機(JSF)增加第三種炮彈,即PGU-25U高爆燃燒彈藥(HEI),用于攻擊空中目標。另兩種炮彈是PGU-23U訓練彈和PGU-20U空對地攻擊用彈藥。F-35裝備的航空機炮是現役GAU-12式25毫米航空機炮的改進型,由通用動力公司研制。

未來使用情況
對于美國空軍來說,F-35既要取代F-16執行制空和戰術武器投放任務,還要接替A-10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F-35將像A-10一樣不易被地面火力摧毀,但它主要依靠技術手段,而不是依靠裝甲來實現這一目的。此外,JSF還將比A-10具有更大的航程。此外,F-35裝備了多樣的武器。包括各種普通炸彈、激光制導炸彈、使用GPS制導的JDAM/JSOW/HARM反雷達導彈、SLAM巡航導彈、“小牛”反坦克導彈、各種空空導彈和27毫米“毛瑟”機關炮等。
對于美國海軍來說, F-35將接替F/A-18A/B的制空和攻擊任務,以及更老的A-6所承擔的戰術武器投放和縱深攻擊任務。F-35同F/A-18E/F一道承擔起制空和攻擊的雙重任務。艦載型F-35和F/A-18E/F精確的搭配方式目前仍沒有確定。在接替A-6時,F-35將用做夜間、低空突防的中型轟炸機,這一點同A-6的設計任務一樣。但是,F-35還要具有白天攻擊的能力,而且由于具有隱身和遠距離發射導彈的能力,F-35能夠避免戰斗中的過量損失。
對于海軍陸戰隊來說,STOVL型的F-35將利用其短距起飛/垂直著陸能力接替AV-8B執行近距支援、灘頭支援和戰場攻擊任務。它還將取代海軍陸戰隊的F/A-18承擔制空和攻擊任務。STOVL飛機擁有F/A-18的航程、載荷以及迅速加速到超音速的能力,而且將隱身、STOVL能力和超音速能力結合在一起,為海軍陸戰隊單獨完成任務提供了獨立的武器系統,解決了無法從其它兵種獲得支援,并且只能動用相對較少資源進行作戰等問題。
對于英國皇家海軍來說,F-35將用來取代現有幾種型號的“海鷂”戰斗機,執行制空和攻擊任務,并且能夠從現有的輕型航母上以短距起飛的方式升空作戰。在不超過美國空軍對戰斗機重量要求的前提下,為了滿足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英國皇家海軍的各項使用要求,F-35采取一種獨特的飛機/發動機組合。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英國皇家海軍的F-35比美國空軍型重500~1000磅(227~454公斤),而美國海軍型要比美國空軍型重1500~2000磅(681~908公斤)。
預計美國海軍陸戰隊將于2012年首先部署F-35。美國空軍及海軍在2013年使用,英軍則在2014年使用。
鏈接
F-35的命名之爭
美國空軍參謀長莫斯利從2006年6月30日為F-35“聯合攻擊戰斗機”正式取名,起初候選的6個名稱有的涉及歷史上的著名戰斗機,有的神秘而古怪。在6個名字中,有兩個是基于二戰中的兩種著名戰斗機——“閃電”II(Lightning II)和“噴火”II(Spitfiren II)。P-38 “閃電”戰斗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在二戰期間控制了太平洋上空,取得過戰爭期間最輝煌的空中戰績,飛行員理查德·邦駕駛該機在二戰中曾經擊落了40架敵機而成為美國的王牌飛行員。“噴火”是英國戰斗機,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中贏得聲譽,擊落了大量德國戰斗機和轟炸機。美國空軍和海軍都提議采用“閃電”II,而海軍陸戰隊則支持“噴火”II。此外,美國空軍還提交了“龍卷風”(Cy-clone)和“收割機”(Reaper)兩種名稱。
由于F-35戰斗機將在美國3軍和英國等8個同盟國內服役,因此各參與國也提出了不少候選名字。所以在最終篩選出的6個名字中,還包括荷蘭和丹麥提出的兩個更加稀奇古怪的名字——“黑曼巴”(Black Mamba)和“派阿薩”(Piasa)。“黑曼巴”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之一,也是非洲最令人恐懼的蛇之一。駐華盛頓荷蘭使館空軍官員說,荷蘭提議“黑曼巴”的原因是F-35戰斗機與這種毒蛇有很多相同之處。據荷蘭F-35戰斗機辦公室提交的一份陳述中稱:“二者的共同特點是,都能夠在不易察覺的情況下尋找到目標,而且都非常迅猛和致命,但并非天性好斗。”他笑著說,他認為這也是荷蘭人的特點。丹麥提議的“派阿薩”有些令人費解。這是一種可以吞食人的鳥的名字,僅僅出現在美國伊利諾斯州印第安人的經驗知識中。“黑曼巴”和“派阿薩”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審核。

而英國提議的“狂暴”(Fury),受到許多洛-馬公司和軍方官員的喜愛,但是這個名字與普利茅斯(Ply-mouth)Fury汽車的商標有沖突,因此被淘汰。其它放棄的名字包括澳大利亞提出的“幻影”(Phantom,與F-4“鬼怪”同一詞匯),加拿大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的“蝎子”(Scorpion),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的“野馬”(Mus-tang),土耳其提出的“天空統治者”(Skyruler)等。
歷史上,美國和英國都有命名為“閃電”的戰斗機,而且這兩型戰斗機分別都是研制F-35的主要參與者美國洛-馬公司、英國宇航系統公司的前身——洛克希德公司和英國電氣公司。美國的P-38“閃電”式雙引擎戰斗機由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于1941年投入現役,部分加入在中國戰區作戰的“飛虎隊”。1943年,美軍P-38編隊擊斃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英國的“閃電”于上世紀50年代入役,服役至1988年,它是英國航空工業自行設計并制造的惟一2倍音速雙發單座噴氣戰斗機,在與美軍的聯合演習中,曾多次成功攔截U-2高空偵察機。
“閃電”戰斗機在歷史上的出色表現,迎合了美空軍參謀長莫斯利將軍對軍事歷史的喜愛,因此最終采用了“閃電”II,并于2006年7月7日F-35聯合攻擊戰斗機首次公開亮相時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