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硬盤價格的下跌,移動硬盤已經成為了許多電腦用戶的隨身裝備。不過有很多朋友,都是購買的硬盤盒與筆記本硬盤(以下簡稱硬盤)自己DIY——這種移動硬盤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與品牌移動硬盤相比卻在抗震性上稍有不足。
合理避震,讓硬盤不怕“空難”
在“解剖”過多款入門級的品牌移動硬盤后,筆者發現這些產品大多采用在硬盤與硬盤盒之間增加填充物的方法來進行避震。這就意味著只要動動手,就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抗震移動硬盤。下面,就來看看應該如何操作吧。
雙保險,大板硬盤盒防震妙計
所謂的“大板”型硬盤盒,是一種俗稱一這類硬盤盒的IDE to USB電路板比較大,而硬盤則通過螺釘附著在電路板上。由于這種電路板可以比較緊密地扣在硬盤盒內,因此其自身的防震效果要稍微好于“小板”型移動硬盤。但是為了進一步增加移動硬盤跌落時的存活幾率,我們還須做進一步的抗震處理。
1 巧加“避震圈”
說到抗震處理,最簡單的莫過于加一個塑膠“避震圈”了。首先,剝下一根USB數據線的外皮,用裁紙刀割出四個高度在0.8mm左右的橡膠圈。然后拆下電路板上的固定螺釘,給螺釘套上自制的“避震圈”后再裝回原位。
需要注意的是,安裝時不要擰得太緊,否則容易壓扁“避震圈”,影響效果(當然,也不要太松,否則螺釘容易脫落,一般來說擰七成緊即可)。
2 給硬盤加個“防震墊”
除了在螺釘上增加“避震圈”外,還可以在移動硬盤周圍增加一些填充物來吸收沖擊力。由于目前市面上零售的硬盤盒空間并不大,無法在塞入硬盤后再增加厚海綿以及橡膠墊。因此,可以將包裝貨物用的海綿紙折疊為雙層或三層后,裁剪成一指寬大小,用透明膠或雙面膠將其紙固定在硬盤的正反面即可。
在這里請注意,海綿紙不要太厚,以免造成電路板的變形。此外,也要考慮硬盤的散熱問題,切忌用海綿紙將硬盤完全包裹(也不可覆蓋電路板的芯片部分)。
穿上“防護服”,小板硬盤盒避震絕招
所謂“小 板”硬盤盒,是指其IDE to USB電路板比較小,硬盤是直接插在電路板上的(比如常見的仿“IBM”硬盤盒)。由于這類硬盤盒的做工比較粗糙,因而其避震要點就是如何將硬盤牢固地固定在減震填充物內。
首先,參照前面所述的方法,給硬盤安裝一個“防震墊”。然后再找一張主板包裝盒內的填充海綿墊,按照硬盤三個邊的長度裁剪成寬0.8cm左右的海綿條,并用雙面膠進行固定。
此外,必須從硬盤底部開始,用透明膠將兩側的海綿條勒緊,以便使硬盤能順利地放入硬盤盒(在塞人硬盤后,可用裁紙刀或剪刀裁去超出硬盤盒的海綿條)。
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后,我們DIY的移動硬盤就如同修煉了“金鐘罩”一般,能夠大大提升不慎跌落時的安全性。為了心愛的移動硬盤與重要的數據,你何不也為它量身定做一件“防護服”(如有疑問請來信交流bob_se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