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羨慕品牌機的“一鍵恢復”,只要在引導時按下某個功能鍵,就像月光寶盒那樣快速返回從前。假如手頭有一張可以恢復系統的光盤,自然會安心許多。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系統恢
復光盤也是如此,制作比較費時,但使用很方便。例如當無法啟動時、重要程序無法運行時、機器感染病毒時、莫名硬件故障等,都可以直接恢復。這次,我們就來看看一張系統恢復光盤的誕生過程。
Step1 下載專用光盤
制作系統恢復光盤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我們可以從網上直接下載第三方提供的專用光盤,這里推薦
的是RecoveryWare制作的專用光盤。網站提供的是ISO格式的映像文件,下載地址為http://baiy.cn/utils/rw/iso/mkrec.iso,有44.2MB。很快就可以下載完,將它刻錄為光盤。
Step2 用光盤啟動系統
用這張盤啟動電腦,引導成功后會看到圖1的畫面,注意有個“#”的提示符。如果需要加載大容量的存儲設
備驅動,可以鍵入“usbmass”,加載IEEE1394設備請鍵入“1394”,假如這些設備是連接在筆記本卡式總線而非標準的PCI總線,請將相關命令更改為“usbmassc”和“1394c”。
如果是NTFS分區格式或者LinuxExt2/Ext3分區格式,請鍵入“ntfsext”,否則接下來的操作將無法順利完成。
Step3 備份系統
RecoveryWare借助了Ghost來完成備份工作,啟動Ghost32 8.3程序對系統分區進行鏡像操作,映像文件名可以設置為SYS.GHO。
生成映像時推薦使用最高壓縮模式,這樣可以節省空間,如果要進行分卷操作,例如700MB的標準光盤,就用“-split=670”參數將生成的映像文件分割為670MB,這是因為RecoveryWare本身需要在第一張光盤中占用30MB左右的空間。如果準備將映像文件放在4.7GB的DVD盤片上,可以使用“-split=4400”,備份完成后取出光盤,重新引導系統。
Step4 配置文件的處理
進入Windows環境,重新放入RecoveryWare專用光盤,將光盤根目錄中“\\Temp1\\CD\\”文件夾復制到映像文件所在的目錄中,在_RUNTIME目錄下可以看到兩個配置文件:rw.single.cfg、rw.multi.cfg。它們分別對應多盤版和單盤版,如果在生成映像時使用了split參數,并且生成的映像文件多于一個,那么請將rw.multi.cfg文件重新命名為rw.cfg;如果僅生成了一個映像文件,那么請將rw.single.cfg重新命名為rw.cfg,最后刪除另外一個不需要的CFG文件。
如果需要修改配置文件,請找到并運行光盤根目錄下的cfgedit.exe,從文件菜單中選擇“打開”,然后導入相關的配置文件進行修改。
Step5 刻錄恢復光盤
將生成的鏡像文件sys.gho復制到\\_Templ\\CD\\IMAGE\\IMAGE下,打開Nero7刻錄軟件,自動彈出“新編輯窗口”,在左側選擇“CDROM(啟動)”,在右側選擇“映象文件”,將可啟動的映像文件設置為RecoveryWare光盤中的_CDBoot\\bootsec.bin,虛擬類型建議設置為“不虛擬”,也就是說啟動時不進行軟驅或硬盤模式的虛擬,最后將扇區數改為4(圖2)。
根據筆者的經驗,假如你對配置文件進行了個性化的修改,那么建議利用CDImage、mkisofs等工具先創建一個ISO映像,并在虛擬中進行測試。
完成以上操作后,一張系統恢復光盤就到手了,以后萬一系統出現什么問題,你就可以利用這張恢復光盤引導系統回到以前的幸福時光。
RecoveryWare首先會讀取配置信息、設置環境變量,自動裝載用戶自定義的配置項目到系統注冊表,例如配置輸入法、殺毒軟件、恢復、診斷工具等,并根據用戶配置在前臺和后臺運行指定的外部命令。接下來會進入RecoveryWare環境,我們只需要根據提示完成信息確認和完成系統恢復,最后在圖3對話框中單擊“執行”按鈕即可開始恢復系統,執行后系統分區將會被清空,換句話說也就是該分區中的內容都將丟失,因此請慎重行事,恢復完成后當然還需要重新啟動,重啟時會有一個倒計數的對話框出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