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2007年5月31日,教育部組織創編了《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據介紹,《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校園集體舞》包括小學組《好朋友》、《陽光校園》、《小白船》,初中組《青春旋律》、《校園秧歌》,高中組《青春風采》、《校園華爾茲》等7個校園集體舞蹈。這套集體舞從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國各中小學推廣。對于這項推廣活動,學生、教師和家長等各抒己見,一時間,這項活動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
校園集體舞是一種全新的校園文化活動,它是教育部倡導并強制實施的,然而集體舞是否適合在校園里推廣?
張曉冬(南京市某初中學生):我覺得在校園里推廣集體舞是一個很好的創意。現在的學校仍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只抓升學率,不顧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90%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體育活動和課外活動幾乎沒有,如果長時間下去,我們非變成書呆子不可。對于朝氣蓬勃的我們而言,跳集體舞無疑是一次很好的放松,很新潮也很時尚。集體舞符合我們的成長特點,既能增強身體素質,又能讓人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
董健偉(洛陽市某初中學生家長):我認為現在的學校體育活動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有很多高中把體育課和體活課干脆改成了自習課,一周下來,學生除了閉門學習之外,恐怕只有上下學的路上是自由的。最近,聽說學校正在搞集體舞,我覺得很有必要。集體舞的形式很新,與體育課、體活課相比,一定能夠受到學生的喜歡。聽兒子說,他們班的同學對集體舞都很感興趣,學得也很起勁,有說有笑的,一節課轉眼間就過去了。
孫浩哲(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秘書長):很多人質疑在全國推行校園集體舞的可行性,擔心它過于強制。一是因為學生學業繁重,是否有充足的時間來參與這項活動;二是集體舞推廣的結果能否達到預期目的,是不是形式主義。我認為,集體舞是一種全新的、大膽的嘗試,這對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體質勢必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這一切需要實踐來驗證,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如今,“早戀”已是校園里一個最敏感的話題,那么,跳舞時身體上的親密接觸會不會引起初中生“早戀”呢?在推行校園集體舞時,這種擔心有沒有必要?
孫婧悅(徐州市某初中學生):其實,從小我就很喜歡跳舞,可是,這一回偏偏要與男生一起合跳,這就有些強人所難了。媽媽經常叮囑我要好好學習,不要和男生過多來往,以免“早戀”,影響學習。因此,我平時很少和男生說話,所以在老師組織學習集體舞的時候,我一直很緊張。本來舞蹈是我的最愛,可這次卻成了我心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我不希望因為跳集體舞而影響我的學習生活。
鄭志紅(沈陽市某初中學生家長):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家長的感覺基本上是“如臨大敵”,生了男孩怕學壞,養了女兒怕受害。說實在的,孩子在學校跳舞,我不反對,但我想不明白為什么要男女生手拉手跳呢?這不給處在“多事之秋”的孩子提供和異性接觸的機會嗎?舞蹈有那么多種,民族舞、街舞、健美操、秧歌……我覺得都挺好的,但就是接受不了女兒和別的男生拉手,我認為這就是助長“早戀”。
田守志(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對中學生“早戀”的現象,一些專家指出,“堵”不如“疏”,我很贊成這種觀點,因為異性相吸是很正常的。實際上,男女生進行正常的溝通,有利于情感的流露和人格的完善。可是現在,有些家長和老師談“早戀”色變,并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堵截,這對中學生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我認為,集體舞是一個很好的疏導“早戀”的方式,通過跳舞來拉近同學之間的感情,在交往中認識異性,進而增進彼此間的友誼。
校園集體舞是一種全校性的活動,在人員和場地等方面與廣播體操非常類似,有些細節甚至比廣播體操還要復雜。那么,大多數學校是否具備開展集體舞的條件呢?集體舞的開展是否會與課間操發生沖突?
張興玉(連云港市某初中教師):兩個活動一起做,時間上很可能不允許;如果只跳舞不做操,似乎又說不過去,因為風行校園幾十年的廣播體操還沒聽說有什么不妥。再有,跳舞在地處城市的學校還好辦,在那些偏遠的農村學校,實施起來可就有一定難度了。
羅慶鋒(鄭州市某初中德育主任):以前,學生在大課間做一些零散的體育運動,比如踢毽子、跳繩、跑步等,這些活動隨意性較大,有一些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而有一些學生則偷懶、開小差,這必然會降低活動的質量。而現在,在大課間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集體舞,既是對學生的一個約束,又能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目前,在集體舞的實施上,我校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下午的集體舞與上午的廣播體操交相輝映,已成為我校素質教育的大課堂。
就目前而言,校園集體舞正在全國各中小學有條不紊地推行,那么,開展的結果怎樣?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顧香玉(開封市某初中教師):舞蹈是一種力與美的結合,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增強對藝術的審美。我認為,集體舞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之一,它的作用利大于弊。首先,集體舞可以彌補枯燥的校園生活;其次,舞蹈能增強人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內涵;再次,舞蹈在娛樂和安全方面也比較科學。
劉士明(北京市某初中德育主任):作為一名教育者,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中學生之間,特別是男女生之間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這是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良性引導的。這套校園集體舞,不僅需要男女生肢體接觸,還要有眼神上的交流,是青春情感的互動。校園集體舞,是全班甚至全校的男生女生一起的活動,事實上,讓多名男生女生一齊交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他們和異性交往的需求,同時還可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交往習慣。因此,在中學校園里開展集體舞很有必要,也很及時,這是一次素質教育的創新和革命。
楊維忠(沈陽音樂學院教授):校園集體舞是藝術美與人文教育的有機結合,將會促進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德育工作。從表面上看,跳集體舞是一項很普通、很平常的活動,可它蘊涵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協作、互助互愛、友好相處的真諦。事實證明,只有引導學生參與符合他們性格、興趣的各類體育活動、社團活動,才可能讓他們真正樂于其中。另外,集體舞也有健身的作用,能培養一個人的文明氣質,會使學生舉止文雅,落落大方。可以說,跳舞既是舞蹈掃盲,也是文明交往掃盲,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