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2日
在康普頓領導的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里,首次取得了受控制的原子核鏈式反應,為原子彈及核能發展開辟了道路。原子反應堆是美國曼哈頓制造原子彈秘密計劃的一部分。
1948年12月5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華北野戰軍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平津戰役。1949年1月14日,經過29小時激戰,全面解放天津。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整個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1941年12月8日
日軍偷襲美國設于太平洋珍珠港的海軍基地,同時轟炸英、美軍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和英國對口正式宣戰。
1988年12月10日
在諾貝爾和平獎授獎儀式上,聯合國秘書長代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接受了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的金質獎章和證書。在諾貝爾和平獎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將獎項授予“一個至少部分由軍事力量組成的組織”。
1928年12月11日
鄧小平、張云逸、雷經天、韋拔群在廣西百色舉行起義,成立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開始了廣西西部的工農武裝割據。1930年8月,由張云逸為軍長、鄧小平為政治委員的紅7軍發展到近萬人。1932年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后編入紅軍第3軍團。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在華清池武裝扣留了蔣介石,囚禁陳誠等10余人,并通電全國,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實行民主政治。“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1937年12月13日
日本侵略軍在占領上海、蘇州、杭州等地之后,又攻陷南京。在南京城里,殺人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血腥大屠殺。它被稱為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現代史上破天荒的殘暴記錄”。
1944年12月15日
美國國會全票通過建立一個新軍銜級別——五星級上將。這項議案剛剛通過就有4名將軍得到晉升:總參謀長喬治-馬歇爾,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以及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
1973年12月13日
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引起歐洲各國反動勢力的圍攻。12月19口,由拿破侖領導的炮兵擊潰了英國、西班牙的聯軍,攻占了土倫,解除了共和國的威脅。土倫之役的勝利,使拿破侖的軍事才干初露頭角。共和國為了表彰拿破侖的功績,破格把這個年僅24歲的少校提升為將軍。
1979年12月24日
巴黎時間18時13分,西歐的“阿麗亞娜”火箭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枚火箭由歐洲航天局制造,法國、西德、英國、比利時和西班牙等10個西歐國家共同參與研制,以打破美蘇兩國在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技術上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