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人畫傳統,講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我把這個精神引申到王錞的藝術上,便成了畫中有歌,歌中有畫。王錞的畫有時的確象一首詩,一首山西呂梁的民歌。畫中的婆姨、農夫,還有山坡坡、莊稼地,都是山西民歌描述的情景。畫中那感覺,那境界,也直如民歌一樣的純樸、幽默、抒情。
抒情風格是王錞作品的主要特點。這也因了王錞的世界觀和藝術觀。他似乎不大喜歡那些大而無當的豪言壯語或者自命不凡的宏論玄學,而似乎更愿意以平常的、實在的通俗的方式,訴說自己的觀點,寄托自己的情懷。與這種題材和主題的抒情性相適應的,是王錞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書寫性。所謂書寫性,先指作者充分發揮了中國畫筆和墨的書寫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書寫方式,狀寫物象,抒發情致。畫中的每根線條和每團墨塊,都保留著作者創造進程的痕跡,也透露出作者的創作狀態和情緒。而這一切,正是我們讀王錞作品時所能感悟到的。
中國畫發展到今天豐厚的傳統和積重的桎梏已經成了一劍的雙刃。如何發揚傳統,解脫桎梏全靠用劍者的理解、修養和能力。只有那些把傳統活用起來,能夠借傳統的翅膀讓自己的藝術理想和人生情懷高飛在自由的藝術天空中的藝術家,才是成功者,才有可能傳承中國畫的傳統并且發揚光大之。我們讀了王錞的作品之后,不是對此感觸更深了嗎?




王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