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看新峰的作品,想寫一則品畫的文章,一忙就拖了許久。近三年與新峰的交往漸漸增多,彼此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到頭來,成了知己,越熟,走得越近,反倒不知如何落筆,這真是奇怪
新峰為人忠厚,為藝樸實執著,大凡與他相交的人都會對他留下良好的印象,朋友們說年輕的新峰前途不可限量,這話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卻流露出對青年藝術家的一種信任。
新峰擅畫魚,那是一種叫黃鲇的魚,這種魚有點像四川的“黃辣丁”,也有點像鯰魚,此魚并不起眼,卻十分入畫,特別是在新峰筆下就顯得更為出眾,真算得上是入木三分。我不知道新峰如何會選中黃鲇魚作為創作主題,但看得出他為畫好這種魚下了不少工夫。有成語叫“如魚得水”,新峰則是“得魚如歌”,無論是立幅、橫披、斗方還是扇面,一畫上魚,這畫便活了,便充滿了情趣。黃鲇魚是新峰畫中的明星,游到哪里唱到哪里,一路走紅,不僅是收藏家鐘愛,就是同行也想擁有一件“魚”作。可畫這種魚慢,新峰對創作的要求高,所以渴望“連年有余”的收藏者卻很難獲得新峰的魚。先前我曾在一次藝博會上購得一幅斗方,是新峰畫的《午后》,主角便是黃鲇魚,可惜一位移民到加拿大的女作家奪了愛,如今我只存有幾本畫冊,畫冊中倒有好些魚,像《秋暮碧傘》、《泱露翠蓋》、《自在天地》、《清涼世界》、《秋水無聲》、《蓮魚系列》無一不是對魚精心細微的描摹。在“蓮魚組畫”中,“魚閑翔于淺水清晰之底,悠蕩于白蓮嫩藕之間”,《蓮熟時節》,魚跳躍于綠荷秋葉之上,翻轉于紅菱翠蓮之側;而《秋水無聲》,魚則悠游于殞花皺葉之下;再如《戲月》中的黃鲇,竟俯仰自得,花背白腹,圍月影而旋舞,交尾而戲樂”……



姚新峰作品
細讀這些作品,你不難發現雖然畫的都是魚,但畫面的處理卻又是千變萬化,為了讓畫面豐富,讓重復的題材不斷出新,畫家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他從民間美術,從傳統的“博古畫”,從現代設計構成中吸取營養,不斷提煉,不斷完善,從畫面的結構、到局部處理都“精心收拾”自采靈苗,帶給人一派天趣,一抹清心,讓人“久看兩不厭,情系水中天”。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言“他的畫從未承載過任何沉重的內涵,沒有任何張揚,他創造出的是一種自在的藝術力量,一種由畫家自由駕馭技藝、完善著作品的自身品格,輕快地叩擊著我們的審美意念,使我們在不經意中產生共鳴。”
后來讀到新峰寫的《畫魚所想》才知道新峰畫魚基于以下三點,其一,魚有吉祥的意蘊,而江南水鄉盛產魚類,被稱為“土魚”的黃鲇魚更為人們所喜愛,“年年有魚”自然是好的選題;其二,黃鲇魚形態可愛,生命力旺盛,尤其是那變化的色彩和游弋的姿態更引起新峰的關注與鐘愛,而且古往今來少有人畫這種“土魚”;這其三,是新峰覺得魚可以作為探索“現代意味與鄉土氣息”的載體,用不同一般人所畫的魚來揭示江南典雅清新的品位和詩意,把傳統的、民間的、現代的形式和思維揉和在一起,使作品能彌漫出一種更恬靜和諧的氣氛。
盡管如此,他卻并不滿足,多次表示要拓寬題材和面貌,闖一條新路。當然這要冒大的風險,試想,要推翻日已成熟的創作而去另辟蹊徑,談何容易,作這種嘗試將會經歷多少甘苦?到頭來是否會獲得成功?無疑這都是一個未知數。



姚新峰作品
當然,我也希望他能同時保留一個空間,讓曾經亮麗過的風格、題材在與創新碰撞、溶合后的再現,這種重復不是守舊,是提煉。有人說中國畫本身就是一種重復的藝術,并指出“十日一石,五日一水”,“畫蛋練功”,便是一種例證。的確,縱觀近現代大師和巨匠們的作品無一不在重復,白石先生畫了多少蝦,畫了多少“他日相呼”,可染先生畫了多少相似的牛,悲鴻先生畫了多少類似的馬,實難枚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師重復的只是形,所提升的卻是從形似到神似,到“似與不似”,這種變化要經過多少次重復、提煉?可想而知。要想在咫尺之間見萬里之遙,豈是一筆帶過的工夫?難怪畫家們有那么多的苦惱,新峰也是。
我想,既然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那么一條魚是否也能揭示出生活海洋的萬般風采?這個問題好象新峰也想過了……
我喜歡新峰筆下的魚,而且只愛他畫的黃鲇魚,喜歡只是一種直觀的感受,那種并不起眼但被新峰打磨得鮮活可人的精靈。喜歡只是一種直觀的感受,愛,興許并不需要說明。
我原本是想寫一篇關于新峰創作的短文,并想借此討一條畫中的黃鲇,可信口開河,神侃一通,既算不得“對牛彈琴”,也不能算是“隔靴搔癢”,這些文字實在不方便開口換魚。
新峰,別怪我言而無信,我管不住自己,常常是一打馬,便任興神馳,奈何?

姚新峰作品
姚新峰
1993年 作品《惜別》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全國中國畫展覽”;
1994年 作品《瓶花》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佳作獎;
1996年 作品《蓮.魚》獲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優秀獎;
1997年 作品《荷塘弈趣》獲江蘇省美協主辦的“江蘇省第四屆體育美展”一等獎;
1997年 作品《荷塘弈趣》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
1997年 作品《水鄉秋》入選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主辦的“世界華人書畫展”;
1998年 作品《蓮熟時節》入選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國美術館“世紀之星——首屆中國藝術雙年展”;
1998年 作品《庭院寂無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
1998年 作品《蓮·魚系列》之一、之二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
1999年 作品《連年有余》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
1999年 作品《年年有余》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慶澳門回歸中國畫、攝影作品大展”銅獎;
2000年 作品《靜院》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迎接新世紀中國工筆畫展”;
2000年 作品《秋韻》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中國畫大展”;
2001年 作品《乍暖還寒》獲中國美協主辦的“新時代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2001年 作品《夏蓮倩影》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
2002年 作品《庭院》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工筆畫大展”銅獎;
2003年 作品《乍暖還寒》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
2003年 作品《江南庭院》獲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優秀獎;
2003年 作品《游魚》獲中國美協主辦的“微觀與精致——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銅獎;
2004年 作品《秋水依依》獲中國美協主辦的“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
2004年 作品《荷塘月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物畫展”;
2004年 作品《水鄉秋韻》入選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5年 作品《寒夜》獲“第二屆全國書畫院作品聯展”徐悲鴻美術獎優秀獎;
2005年 作品《藕塘雪霽》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06年 作品《江南有余》等三件作品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姑蘇春----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6年 作品《雪霽》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
作品曾獲《江蘇省體育美展》一等獎﹑《江蘇省首屆山水畫展》銀獎﹑《江蘇省第 二 屆山水畫大展》金獎﹑《新江蘇畫派——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金獎和《江蘇省花鳥畫大展》最佳創作成果獎。
出版有《姚新峰畫集》、《姚新峰中國畫工筆作品選》、《姚新峰中國畫作品選》、《姚新峰作品選》、《名家名畫—姚新峰寫意人物作品》、《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選---姚新峰》等畫集。

姚新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