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里
從1943年替蔣介石看病,到1975年簽下殘廢證明書,30多年來,熊丸一直是蔣介石的侍從醫官?在外人看來,這是無比的幸運和榮耀,然而回首30多年的“御醫”生涯,熊丸卻說:“如果能有第二種選擇,我寧愿當個平平凡凡的教授?”
奉父命而學醫,割痔瘡成“御醫”
熊丸人如其名,個子小小的,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讓人很自然聯想起浣熊的可愛模樣,全無想像中醫生應有的那種沉靜嚴肅?
熊丸從小活潑好動,念中學時是學校足球?排球和乒乓球運動隊的成員,那個時代,像熊丸這樣好動的同學都選擇念理工,不料熊丸的父親卻另有打算?他望著膝下14個兒女,沉吟半天,對熊丸道:“還是學醫吧,家中有個醫生比較安心些?”

于是,為了一家人的“健康”,熊丸進了醫學院?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熊丸雖學有所成,但他大半輩子遠離家人,只為一個人的“健康”奔波操勞?
從醫學院畢業后,熊丸因成績優異被學校留任當外科助教,并在武漢療養院當了一段時間的外科醫生?那時,他一心要當醫科教授,不想后來因醫術高明獲“高層”賞識,被當時的“軍事委員會”一道命令調了過去,當上了軍醫?
真正改變熊丸一生命運的事發生在194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召去給當時的“委員長”蔣介石割痔瘡?小小的痔瘡割除手術自然很順利地完成了,但這個小手術卻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過多久,熊丸便被蔣介石招去,委任為他的專屬侍從醫官?于是,年僅30歲的熊丸,開始扮演人人羨慕的“御醫”的角色?
生活失去自由,曾兩度想離職
然而,“御醫”生涯并不是旁人想像的那樣風光?當“御醫”之后,熊丸便身不由己了,他得陪同蔣介石跑遍大江南北,甚至蔣介石赴前線視察軍情,熊丸也得隨侍一旁?
熊丸開始當侍從醫生時,蔣介石身體還算硬朗,讓熊丸擔心的突發病癥不多?雖然如此,由于職責所在,他仍舊得隨時待命?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熊丸結婚生子,從無改變,他只有等到周日才能回家陪陪家人?那個時代沒有手機,熊丸即便在家也得守在電話機旁邊,如果想出個門,就得留下清清楚楚的行蹤,一點個人自由都沒有?像這樣失去自由的生活,一直持續到蔣介石晚年專門成立醫療小組后,熊丸才得以松一口氣?
長年不得自由的“御醫”生涯,令熊丸對家人懷有深深的歉意?他的夫人生第一胎時,他正隨蔣介石乘坐軍艦在海上漂流,連孩子什么時候出生都不知道?他早已淡忘了過年過節一家團圓的滋味,而兩個孩子也在他不知不覺中漸漸長大?
在長達30年的侍從醫官生涯中,熊丸曾兩度萌生強烈的離職念頭,但蔣介石每次都只答應讓他留職留薪暫時出國進修?第二次,向來不輕易流露自己感情的蔣介石,更在他臨行前送了一個2000美元的大紅包?接受了這份難得的“關懷”,回國后熊丸只好乖乖地歸隊效命?
有一回,他有機會出任衛生署第一任副署長,蔣介石得知他的想法后,挽留他說:“衛生署要找一位副署長并不難,可我要再找一個好醫官則不容易?”話說到這個份上,熊丸只好留下了,其中的無奈和矛盾是旁人難以體會的?
直到1975年4月5日清明節蔣介石過世,蔣夫人宋美齡赴美定居后,熊丸才得以結束每天24小時待命的生活,他不禁要高呼“我終于自由了!”不過,此時他已將近70歲?

每天爬樓養生,追求平凡生活
對30多年青春年華傾注一人的熊丸來說,70歲是他人生的又一開始?走出似海的侯門后,他先在中興醫院任院長,現在退休了,他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除了擔任圓山飯店的董事長及《中國時報》副董事長外,身為心臟科權威的他,還不忘每周在各醫院安排門診服務,替患者解除痛苦,以他高明的醫術普渡眾生?
熊丸雖然已年逾77歲,卻每天堅持爬樓梯?
熊丸這個嗜好還鬧過一次笑話:有一回,蔣介石住在榮總醫院調養身體,熊丸自然守在那里,而早晨仍不忘爬樓梯,正巧嚴家淦“副總統”前往檢查身體,其隨從把這個在每個樓層來回奔跑的老頭當成抄表員,不禁好奇地問熊丸:“吃這碗飯很辛苦吧,請問你每天要抄多少個電表?”現在每天清晨,無論刮風下雨,他都會到住宅附近的臺師大學府爬樓梯,一天要爬完500梯級才肯打道回府?
許多人羨慕熊丸,雖然他只是一名醫生,卻常待在權威人物身旁,并因“侍候”有方獲得好幾枚勛章,可謂風光榮耀?
然而,熊丸自己卻另有一番感嘆:“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再說我看透太多的官場浮沉?世事滄桑,相比之下我寧可當個誨人不倦?悠游四海的教授?”
現在,熊丸總算可以享受他渴望的平凡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