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Matthew E·KahnFran Lostys
全球綠色排名報告
你不會單純因為一個地方的環境“絕佳優良”,就想居住在那里,例如冰河和雨林。但如果能在環保和居住條件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那簡直就是人間樂土了。
為了追求這個理想,我們嘗試找出全球最綠化、最適合居住、最環保而又繁榮昌盛的國家。我們根據聯合國兩份重要的資料,針對141個國家的條件進行分析,選出全球最環保、最適合居住的地方。
全球國家排名前五名是: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和奧地利。
全球國家排名后五名是:埃塞俄比亞、尼日爾、塞拉利昂、布吉納法索和乍得。四項重要啟示
除了排名之外,我們也深入分析各項環境評量標準,探討相關的社會因素(如收入與教育等)。研究過程中,我們得到四項重要啟示。
永遠有改善空間
即使是最干凈的國家也有嚴重的環境問題。排名第一的芬蘭,空氣、水質極佳,嬰兒患病率低,人民受到的水污染與自然災害損傷也很少,但還是制造出高于平均值的溫室氣體,以及大范圍面積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footprint,指維持一國消耗所需的土地與水),對區域環境問題要負一定責任。
理由:芬蘭的經濟仰賴燃料密集的林業與礦業,導致工業能源消耗比率高居北歐五國之冠,加上近幾年冬季溫度較低,降雨不足,造成水力發電量減少,對石化燃料的需求日增(自2005年起,已增加15%),而石化燃料正是制造溫室氣體的元兇。
改善之道:各國要更加環保,必須多發揮本國資源,例如芬蘭是全球風力發電科技的主要輸出國之一,海岸風速平均達每小時24公里,比美國芝加哥高出50%,但本國使用的電力卻不到1%來自風力發電。
拯救森林與樹木
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多居住在城市與鄉鎮,自然使污染集中在這些地方。如果郊外有廣闊的公有地帶禁止開發,便可作為“綠色壕溝”,為“褐色城市”的污染提供緩沖區。在加拿大(全球排名第11)便可看到這種現象。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原始森林都已消失大半,加拿大卻仍保存得很好。加拿大南部人煙稠密,又有蒙特婁與多倫多等大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幾乎是已開發國家平均量的兩倍,使酸雨問題無法改善。但加拿大空氣與水質的整體評分仍佳,應與上述原始森林的保存有關。
改善之道:其他國家應效法加拿大,致力保存原始森林,這將有助抵消城市污染的危害。
利己利人
富裕國家的人民通常享有較高的教育水平與生活質量,壽命較長,擁有較光明的未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物質的富裕往往會消耗更多的石油、煤及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令地球暖化程度更加嚴重。
幸好,生活富裕、教育水平較高的人民,不但環保意識較高,也更愿意實踐環保。例如,挪威(全球排名第三,全國幾乎所有人都至少高中畢業)便參加了40多個國際環境協議。
改善之道:每個國家都應該通過公共政策,培養公民的環保意識與實踐,這是對抗環境破壞的重要力量,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及時扭轉局勢
你知道中國(全球排名第84)對全球環境的潛在影響有多大嗎?假設中國人擁有汽車的比率與美國人相當,那便會有10億輛車子在路上行駛,也就是每年會消耗5200億加侖的汽油,幾乎是目前全球耗用量的一半。撇開這個假設不論,光是中國龐大的人口與驚人的經濟成長,就已經構成很大的環境壓力。
中國政府已開始認真處理環境問題,2008年夏天在北京舉辦的世界奧運會正是個轉折點。正如韓國(全球排名第35)在1988年夏季奧運會舉行之前,曾努力為首爾清理門面,中國也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的環保措施,包括煤炭使用量減半、北京郊區工廠減少200家、降低汽油含硫量等。
改善之道:地球環境的管理,需要所有國家通力合作。西方國家擁有發展干凈另類能源的新科技,應加緊與他國分享。
兩岸三地的綠色生活
中國內地
政府在節約能源和減少廢氣排放方面,推出了多項措施,如削減石化、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等產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支持余熱、余壓的利用,推動高耗能企業展開節能規劃等。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約1263萬噸。
為遏制生態環境惡化,政府自2003年起在全國113個地區開展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工作,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建設,同時圍繞自然保護區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等,進行重點監控。由于成效理想,今年市縣級的試點單位新增100個。
2008年是北京奧運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奧運期間空氣質量達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今年8月,北京市實施了4天的“單雙號車牌限行管制”,每天削減130萬輛機動車在市內行駛,4天的空氣指數由“輕微污染”轉為良,換來了4日藍天。
中國香港
香港政府繼續和廣東省政府合作,監控并改善珠江三角洲的空氣污染情況,2006年更推出“藍天行動”,嚴格控制車輛廢氣排放標準、減低車輛燃油的含硫量,以及推廣節約能源等。今年上半年,一般監控站空氣污染指數逾標準時數創過去6年新低。
香港政府在小區、學校和公共場所設置三色分類回收箱,收集廢紙、鋁口和塑料瓶。目前設有這類回收箱的小區約有1400個,政府更計劃進一步擴大回收項目。
香港政府今年5月公布征收購物塑料袋環保費建議方案,第一階段禁止大型超市和便利商店免費提供塑料袋,顧客須為每個塑料袋付出港幣5角。預計此措施可以令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銳減約10億個。
中國臺灣
“臺灣環保署”自今年7月起嚴格規定,出廠機車都要符合一氧化碳排放廢氣檢驗標準,由原來的7g/km大幅降為2g/km。針對南部高屏地區空氣質量不良居全臺之冠,“環保署”也計劃在三年內淘汰35萬輛二行程機車。
“經濟部能源局”今年夏天發起“夏日節能運動”,推動冷氣調高1℃及冷氣不外泄的全民節能活動;企業紛紛效法。
“環保署”及“能源局”支持商界、學術界及政府部門推動臺灣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交通部”同時修法,自今年6月起準許電動機車上路。
(責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