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池鄉,有戶石姓人家,兩代堅持做紅茶。
第一代石朝幸投入畢生積蓄,買茶園自產自銷,卻不敵國外低價紅茶競爭。
看盡父親辛酸的石茱樺,回鄉重拾老父的心血。她試圖轉型,與飲料大廠合作,卻慘賠被萬元(新臺幣,下同)。紅茶價格落底,她失去信心,想轉做烏龍茶,卻被父親擋了下來,因為他深信紅茶會再興盛。
9.21大地震后因禍得福,打響魚池鄉阿薩坶紅茶知名度。石茱樺自創品牌“和森林”,要讓父親的紅茶恢復昔日榮景。
今年79歲的石朝幸制茶60余年了,他在魚池鄉誕生,也在這里娶妻生子。如今,他的女兒石茱樺也返鄉創紅茶品牌“和森林”。石朝幸說:“魚池紅茶的興衰,我最了解。”
銷英倫全鄉都發達
自從1925年,日本人引進印度阿薩姆大葉茶種到魚池栽種,做成紅茶,并得到倫敦茶葉拍賣市場極高評價后,魚池鄉就成了紅茶培育重鎮,日人也在此建了“持木茶廠”。
戰后,臺灣收回茶廠。當時,剛自臺北林口茶葉傳習所畢業的石朝幸,被分派到茶廠服務。石朝幸回憶,上世紀60年代是臺灣紅茶外銷極盛時期,整個魚池鄉放眼望去,全是茶園。
“一天要做上萬斤茶,得分三班,24小時趕工才來得及。”石朝幸說,每年制茶期長達9個月,茶廠前的這條小徑,也因為一年到頭都飄散著茶香,被喚為“香茶巷”,沿用至今。
“那時有錢不見得買得到茶,為了搶茶,茶販天未亮就在外頭排隊,長長的人龍,看起來就像媽祖進香團。”石朝幸說,那個年代,自行車仍未普及,但靠紅茶翻身的魚池鄉,幾乎每人都有一部。
70年代,掌管茶廠的單位民營化,不少茶廠員工退休、轉業。石朝幸則抓住機會,投入退休金60萬元,買了八甲茶園,又建“正光茶廠”,自產自銷。
遇外敵削價摻茶梗
未料,沒幾年,錫蘭紅茶崛起,低價打擊臺灣紅茶的外銷市場。一些不肖的茶商為了降低成本,跟低價茶競爭,開始在紅茶里摻雜便宜的茶梗,“講到這些奸商,你加我也加,到后來,連龍眼殼、黑糖膏也能加,真正是亂七八糟。”石朝幸說。
惡性循環之下,臺灣紅茶的聲譽每況愈下,茶價也跟著崩盤,“茶菁從一斤5元(比一斤4元的白米還值錢)直直落價,到后來,一斤1元都沒人要。”石朝幸長嘆一口氣說:“講實在耶,那時為了生活,我也干過這款事情。所以講,臺灣紅茶會淪落到沒人喝,我也要負責任。”
仿佛為了贖罪,80年代,當魚池鄉的茶農紛紛砍掉茶樹,改種檳榔時,石朝幸仍咬著牙硬撐,“那時檳榔正好價,一甲檳榔園一冬能收成一二百萬元。茶農種茶無法生活,當然要改種檳榔。”
寧賣地拒種榔樹
惟獨石朝幸,他深信魚池紅茶總有一天能恢復昔日榮景,“我有五個孩子,每學期光注冊費就要十幾萬元,壓力也很大。不過,我甘愿賣地,也不要改種檳榔。”
石朝幸的小女兒石茱樺說:“以前一下課就要上山幫忙鋤草,家里種檳榔的同學,卻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看電影,心里當然會不平衡。”連她的母親也拿茶來恐嚇她,“不好好念書,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回來做茶。”那時,石茱樺無法理解,種茶既辛苦,又不賺錢,為什么父親仍如此堅持?
“年輕時一說到茶,逃都來不及,哪曉得最后仍躲不過,還是回來了。”石茱樺大學畢業后,任職于臺中貿易公司,認識先生陳彥權,“爸爸想找信任的人幫忙收貨款,沒想到他(陳彥權)竟幫出興趣,我被他說服,才決定回來。”
1989年,石茱樺告訴父親她有制茶的意愿,石朝幸當然很高興。
女接班被倒上百萬
那個年代賣茶仍仰賴傳統茶行,石茱樺說:“我們雖自創品牌‘和森林,但紅茶不像烏龍茶,賣不了高價,只能做成大包裝,先批到茶行,再賣給傳統的早餐店煮成大桶紅茶冷飲。那時收款常被刁難,幾千元的貨款也東扣西扣。茶界流傳一句話,會賣茶不稀奇,收得到錢才厲害。”
受傳統陋習所苦,陳彥權與石茱樺夫婦試圖轉型,“我們找罐裝飲料廠商談合作,像是統一,還有羅莎的阿薩姆奶茶,用的就是我們家的紅茶。”石茱樺說,有段時間需求量大,一年得供應30萬公斤以上,自家產量不足,還得跟其他茶農收購茶菁。
那時,石家生意做得雖大,風險也大,收到的貨款多是支票,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才能兌現。“90年代被臺南官田一間飲料廠倒了上百萬元。”石茱樺說。
后來,連罐裝茶飲市場也被更廉價的東南亞、大陸紅茶取代,石茱樺急得對自家紅茶失去信心,“當時鹿谷凍頂烏龍茶正紅,一斤喊到3000元以上。我建議爸爸不如改做烏龍茶。”
石朝幸卻說:“我要她別傻了。魚池鄉的大葉茶種最適合做紅茶,改成烏龍茶,用弱處跟別人的強項比,根本是以卵擊石。”因父親堅持只做紅茶,石茱樺只能咬牙硬撐。
所幸,幾年后推動的一鄉一特產活動,讓人注意到魚池鄉曾有過的茶金歲月。加上9.21地震后,各方關愛的眼神全投注到災區,爭相推廣災區特產,魚池鄉的阿薩姆紅茶也因禍得福,打響名氣。
石茱樺捉住機會,除了在購物網“PayEasy”上賣紅茶,還花500萬元改裝茶廠成休閑茶莊,并推出制茶、品茶等體驗活動,希望借由觀光推廣紅茶。
奪冠軍價格逾三千
這二年,臺灣年輕人品紅茶風氣漸興,加上去年“和森林”得到魚池鄉紅茶比賽冠軍后,一斤可賣出3600元的好價錢。石朝幸興奮地說,盼了幾十年,總算盼回榮景。但最近卻有件事困擾著他。
“我在埔里街頭,看到有攤販賣一斤100元的紅茶,還標榜是魚池鄉的。我們自己種茶很清楚,光收茶菁,一斤就不只100元,還得加上制茶成本,我擔心,如果不肖商人又亂摻亂賣就慘了。上一次,魚池紅茶因此衰敗了近30年,沒本錢再跌一次。”
(責任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0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