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從無人區進入沙海腹地,這是我為自己作出的選擇。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剛剛結束了一段長達八年的苦戀,從兩情相悅到分手絕別,我覺得自己歷盡了人世間所有的艱辛,到最后卻還是無奈之下放手——那是一種扯心扯肺的傷痛和無奈。我想找一個無人的地方獨自療傷,于是選擇了這茫茫沙海。說來內心深處還有一絲隱隱的、充滿悲哀感的希冀——如果遇到不測,我就默默無聞地躺在漫漫的黃沙下面,直到永遠。
天高云淡,殘陽如血。我走在浩瀚的大漠沙海上,無垠的四周鮮見人跡,無邊的大風時常從高低處掠過,卷起千層沙浪,一個個又一個個沙丘,被風推開去、推開去……直至天邊。沙浪柔美而綿亙,長天雄渾而遼闊,沙海像是天地間退潮而去的大洋,壯麗之極,蒼涼之至。我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西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連大戈壁灘的鳴沙山。
我站在高高的沙山上,放眼望去,波紋似的沙痕,刀棱似的沙脊,風起時的滿天黃沙遮天蔽日,能讓人夢回一片混沌的洪荒時代。沙漠好看,卻很殘酷。行進在這樣的沙海里,人的眼前除了黃色之外,就看不到一點綠色,聽不到一聲鳥鳴,更聞不到一縷花香,尤其感覺不到一絲水汽。人走到哪里,熱浪便席卷在你的周圍,包裹著你,讓你感到自己的每一滴水分都能在沙海里被蒸發掉。
胯下的這匹駱駝倒不覺得干渴似的,它的眼睛大大的,很潔凈,看不出西北大漠生靈一絲一毫的狠勁,溫馴而善良。對于這樣的跋涉,它似乎毫無怨氣,四只蹄子堅實地踏進沙窩前行,節奏始終如一,我和它這樣如履平地行進在這一片靜寂的沙海里。
如果有人從高天上俯視而下,我和駱駝肯定一如大漠里的兩只小螞蟻,在天地間一點點地移動著,像一個小小的分號。這境地讓我和駱駝變得親近起來。聽說,駱駝和人一樣,渴望友伴,害怕獨行。于是,人與牲畜間得以溝通。我哼著小曲,它偶爾背過風去打一個響鼻。在荒蕪中,我們兩個生靈各得其樂,互為響應。
沙漠里的駱駝客告訴我:在沙漠里趕路有了駝鈴聲,就不會那么寂寞,那么孤單。然而,此時我卻很怕聽這震人心魄的鈴聲,在這空曠的大漠里,一聲又一聲的鈴聲,聽上去是那么的寂寥,那么的弱小,那么的無奈,猶如天涯孤旅的我,無助得很,難得一見的沙海景觀在我眼里已經視而不見。
在這個寂靜的環境中,我想起了自己的親人們,當然,也包括給我最深傷害的她。其實,我已經不在意遠近親疏,愛恨情仇了,我只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然而,他們都在遠方。此刻,只有我,還有駱駝,在大漠里。
現在,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人群世界已經離我很遙遠。當落入沙海無邊的寂寞之后,我終于清醒地感覺到,人類本來就應該生活得如此簡單,純潔。我貪婪地流連著這幾乎空無一物的沙漠里的一切,哪怕是享受到一丁點沙漠世界賜予我的色彩、聲音和味道,于我都是一個莫大的滿足與幸福。
我不能奢望大雁從空中飛過,哪怕是一只麻雀從我頭頂鳴飛也好,然而沒有。
但是這種設想卻讓我快樂,這種因期盼而生的喜悅在我心底涌出,很快在我的全心身蕩漾……也許只有到了沙漠這種生命及生命資源稀缺的地方,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吧!那份撕心裂肺的痛,竟也于不知不覺間消退了很多。第二天一覺醒來,想必會有一份平和、寧靜的心境。[點評]
如果你見到過大漠荒沙,這篇文章肯定會引起你美好的回憶。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淋漓盡致,無須多言,而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心理感受,看重他要找一個無人的地方“獨自療傷”的效果。難道這沉寂的茫茫沙海真能施以愛心,讓干涸的心靈復蘇嗎?
在荒蕪中,“我”和溫馴而善良的駱駝在一起,似乎獲得了和另一類生靈溝通的能力;單調、有節奏的駝鈴聲使“我”感受到孤單、寂寥、弱小和無奈,這不僅僅是“我”對不良情緒的察覺,還有察覺之后的釋放。沙漠的無邊與寬厚包容著“我”的傷痛,終于使“我”的內心升華,產生了新的感悟——不去在意遠近親疏,讓時空淡化愛恨情仇。當感情的傷痛落入無邊的沙海之后,“我”終于清醒地感覺到,人類生活原本可以相對簡單和純潔一些。
看來,當一個人置身于自然界廣袤的大背景中時,人生的苦難真的有可能“微縮”,變得輕淡而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