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唯有經歷過的人方能品出個中滋味。孫存軍創辦了專為大學生提供的求職公寓,建立了配套網站。經過短短一年多的努力,他不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更是贏得了無數大學生和白領的交口稱贊。
感同身受,“海歸”試辦
大學生求職公寓
1976年,孫存軍出生在江蘇省連云港市一個普通家庭。1997年,他從徐州師范大學國際營銷專業畢業后,以外銷員的身份到卡塔爾和阿聯酋工作了將近6年。2004年回國后,聽朋友介紹說,在上海會有更好的發展平臺,于是躊躇滿志的他在12月份來到了上海。
沒想到現實比預想的要困難得多,半個月過去了,他沒有接到任何聘用通知。一直住在價格昂貴的酒店里,孫存軍感到了壓力,索性搬到了租金便宜的“混合公寓”,和另外五個人住在了一起。
這種日租房,衛生條件差不說,管理更是極為混亂,人員非常復雜,通常半夜兩三點都還有人騎著摩托進進出出。入住的第三天,一覺醒來孫存軍發現自己的手機已不翼而飛。他憤而找房東,對方竟然聲稱“這種事發生得多了,我哪管得了”。沒有辦法,于是他在睡覺的時候干脆將重要物品和資料抱在懷里。因為沒有洗澡的條件,從被窩里掏出來的資料都能聞到一股臭味兒……
在這個地方租房住的有幾個大學生,都是到上海來找工作的,相同的境遇讓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覺得,外地求職者在上海找個住的地方不容易。租房也不現實,現在找工作的周期一般是5個星期左右,而租房至少要3個月起租。
孫存軍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找到了工作,但他并沒有忘記那些曾一起同住的大學生朋友。
一天,孫存軍接到了其中一個人的電話:“孫哥,我們和房東吵翻了,被他趕出來了。”孫存軍想到這幾個小兄弟不容易,主動提出幫他們聯系住房。
四處打聽后,孫存軍驚訝地發現,偌大的上海,竟然沒有一家專門為求職大學生提供住宿的服務機構。孫存軍豁然開朗:對啊,現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鋪天蓋地,求職期間的住宿卻成了問題,而且外地來的畢業生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上當受騙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何不開家專門為求職的大學生提供住宿的旅店呢?
說干就干,他開始每天下班后乘公交,坐地鐵,將上海轉了個遍。本著成本低、交通發達、環境舒適三個原則,半個月后,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徐匯區石龍路鑫龍苑。
這個小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小區內還設有派出所,治安有保障。交通也非常方便,小區距輕軌站僅8分鐘的步行距離,到上海最大的人才市場萬體館僅僅十幾分鐘的路程。經過反復交涉,他最終租下了一套通風明亮的住房。
他買來一批高低床,又添置了各種日常生活設備。經過十多天的緊張布置,2005年6月1日,一天起租的“大學生求職公寓”正式營業了。
考慮周到,
一年內公寓叫好又叫座
營業的第一天,孫存軍向公司請了假,專門到人才市場上去散發宣傳單。沒想到傳單沒有帶來顧客,反而先把兩位警察引來了:“有人向我們舉報,你在這兒散發宣傳單,專門蒙騙找工作的大學生。”孫存軍一頭霧水。

原來一位正在人才市場上碰運氣的大學生接過他的宣傳單后,第一反應就是遇到了騙子,立即向警察舉報。他從來沒聽說過有什么“大學生求職公寓”,而不足賓館的1/10的超低價格,更是加重了他的懷疑。
孫存軍把警察帶到鑫龍苑物業管理處,才解除了誤會。了解真相后,先前深感懷疑的那名大學生立即要求孫存軍為他辦理入住手續。走進求職公寓時,他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是18元錢即可入住的房間:大到沙發、寫字桌椅、熱水淋浴器、衛星電視、飲水機,小到衣櫥、曬衣架、塑料盆、鬧鐘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那一夜,連日奔波的他洗上了舒適的熱水澡,睡上了美美的安穩覺。
公寓收費以天計算,相對靈活。如果連續入住,第一周每天18元/人,第二周每天15元/人,包月則是390元/人。這樣的價位加上這樣的環境,對孤身在外求職的大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很快,公寓的床位就住滿了。
孫存軍還找到幾個大學生,讓他們帶著小區、房間的實景照片到高校宣傳。這一招還真管用,那些剛剛畢業、正準備從學校宿舍搬走的大學生們紛紛而至。
大學生求職公寓人員流動性強,入住者在這里呆的時間多則一兩月,少則三五天,但他們無一例外地跟孫存軍交上了朋友。孫存軍對他們噓寒問暖,關心備至。哪天起大風,哪天下大雨,他總是在頭天晚上提前告訴每一位入住者,讓他們提早安排。他還始終堅持:只允許大學生入住,嚴格檢查投宿者的畢業證書或學生證。
有多少在外地求職的大學生,
我就有多少潛在顧客
2005年底孫存軍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專門辦大學生求職公寓。在親戚朋友看來,孫存軍的決定實在讓他們想不通,放棄1萬元的月薪不要,而去一心一意當起“包租公”。但孫存軍卻顯得相當樂觀,“這門生意非常有意義,并且有很大的潛在市場還未挖掘,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孫存軍又在原來的大學生求職公寓對面租下一套住房,設計出單人間、雙人間、四人間等不同類型的房間,其中高檔房間客廳、臥室、洗漱間、衛生間、淋浴室、活動室一應俱全。為方便大學生在網上投遞求職信、查收郵件,孫存軍還在每個房間配置了電腦。
“孫哥,你這里住宿條件是沒得說的,物超所值。但說實話,求職方面的指導對我們來說更具有實際意義。這些天來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上海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很多單位注重工作經驗—這恰好是我們應屆畢業生最欠缺的。你閱歷豐富,經驗足,就幫我們傳授一些真經吧。”一天,一位失意歸來的大學生央求道。
這番話點醒了孫存軍,以前他認為一個人漂泊在外地,最幸福的是莫過于睡上一個安穩的覺。現在他意識到,對這些忙碌奔波的大學生們來說,最幸福的是莫過于早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于是,孫存軍決定在住宿的“附加值”上大做文章,為他們剖析用人單位、收集報紙信息、撫慰受挫心靈……不僅如此,他還請來了職業培訓師,對投宿的大學生們免費提供求職講解,在職業規劃、面試技巧及相關法律等方面提供詳盡的培訓服務。
孫存軍主動與獵頭公司取得聯系,提供投宿者的求職資料。本著誠信、雙贏原則,孫存軍在與智聯等知名獵頭公司數次合作后,建立起了人才輸送制度。
孫存軍的“跟蹤服務”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凡在他這投宿過的大學生,若是在找到工作后感到不滿意,他都將繼續免費推薦,直到他們找到滿意工作為止。
有了這些堪稱一流的服務,聞訊而來的大學生與日俱增。他們在求職過程中也順利了許多,原本求職流程平均為5~7周;自從有了培訓服務和人才輸送服務后,縮短到了3~4周,其中還有十多名大學生經推薦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由此,孫存軍的大學生求職公寓被譽為“成功驛站”。
隨后,孫存軍斥資成立了大學生求職公寓網站,在各大求職網站上“廣而告之”。如此一來,極大地方便了求職大學生在網上直接查閱詳盡的投宿信息,特別是為即將到上海求職的外地大學生解決了后顧之憂。今年,他將向全國進軍,像超市那樣在各大城市建立起連鎖機制。■
編輯:蘇坤樹 E-mail:sks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