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楊遂勝跟一般的農民沒有什么不同,黑,瘦,一雙粗糙的大手……其實,他是“老河口市致富狀元”,“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這位農民企業家,現在已擁有總資產三千五百多萬元,而他的起家,僅僅是從一棵桃樹開始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楊遂勝從中學回到家鄉,與許多青年一樣,他最先想過當兵,想通過當兵走出家鄉這塊貧瘠的土地,可是由于當兵名額有限而沒有實現;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又想過到沿海去闖天下,也在為家里缺少勞力以及老人和孩子的拖累等多種原因,沒有成行。最后他頭腦冷靜下來,開始在自己家門口尋找出路。
老河口位于漢水之濱,土質大部分屬于沙土,而且荒山荒灘居多,于是利用這些土質和地形,楊遂勝先是摸索種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但收效不明顯,后又嘗試種植葡萄、蓋大棚栽草莓,效果仍不明顯,但是通過對種植的摸索,他逐漸對林果種植產生了濃厚興趣,并開始鉆研林果栽培嫁接知識。

一次,他與父親在家拉閑話,他父親說,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桃樹,是本地的一個優良品種,現在幾乎瀕臨滅絕了,要是死了可真是讓人心痛。的確院子里的那棵桃樹,每年結出的果實確實又大又甜。把這種大仙桃拿到市場上去,肯定大受歡迎,何不嘗試著把這種桃子嫁接出來發展成產業呢?這一“靈感”的閃現,讓楊遂勝頓時興奮起來。由于不太懂種桃技術,又不懂嫁接知識,楊遂勝到書店買回了一大堆相關書籍,開始一門心思地“啃”起來。此后,他利用從書本上學來的新知識,開始從他家那棵“大仙桃”樹上取枝,嘗試著嫁接,沒想到,當年還真的成活了十二棵樹苗,他興奮異常,像照看孩子一樣精心養護著這些幼苗,待這些幼苗兩年后掛果時,果然結出了很大的桃子。果實一成熟,由于味美、個大,不等拿到市場上就被上門的商販搶購一空。
第一步的成功讓楊遂勝信心大增,他一下承包了30畝荒灘,開始從這些大仙桃樹上大量取枝進行育苗栽培,擴大種植面積。他在“繁衍”這些優質品種的同時,又先后找到本地和華中農業大學科研所的果樹專家多次請教,對桃樹再度進行改良,最終使這棵桃樹的“后代”果實越長越大,品質越長越優(在楊遂勝的這些桃樹上,最大的桃子曾經達到過一斤二兩一個,普通的每個也在六兩上下)。1993年,經華中農業大學十二位專家教授鑒定,一直認定楊遂勝嫁接的這些大仙桃屬于湖北不可多得的中早熟優質桃品種,具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從此,楊遂勝更加堅定了發展水果產業的信心。他多方籌借資金,又一次性買斷了附近荒灘300畝,開始更大面積的種植他的大仙桃。一通百通,在種植桃子的基礎上,到90年代中后期,又開始擴展培植優質梨產業。2000年6月,楊遂勝成立仙仙果品有限公司。公司與農戶簽訂技術服務和銷售合同,將產品銷往福建,廣東,江西,湖南等地。
在老河口市總商會的引導下,他先成立了一個以發展果品業為主的基層商會,吸收周圍農戶為會員,然后免費培訓這些會員農戶,并為會員們提供他培植的果樹苗,發動大家都來種植他的這種桃樹,然后再全部回收會員農戶的果品。這一招實際是把會員農戶間接變成了自己果品公司的員工,讓員工們為自己生產果品,自己則一心一意開發市場。如此以來,不僅農戶們得到了很大實惠,而且楊遂勝也從農戶們那里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走出了一條典型的“公司+協會+農戶”雙贏的道路。目前這位農民企業家通過林果這一產業,一共網絡一萬八千余戶農戶,輻射果業種植面積達8.56萬余畝,多年來已讓560多戶昔日的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科技致富帶頭人。
楊遂勝的生意越做越大,2006年,大仙桃喜獲豐收,畝產達到2000公斤,桃多了,本地難賣,價格降低,楊遂勝便提出一個令人吃驚的大膽設想:包一架飛機,將大仙桃空運到廣州!讓桃子乘飛機在鄉親們眼中是件新鮮事,但楊遂勝心中自有一筆帳:每年往廣州銷貨約14萬斤,以前用汽車運輸,需要50個小時,為不使果子變質,一般七成熟的青果必須裝運,可鮮美味差;而摘九成熟的果子空運,雖然運輸成本高一點,但運行平穩,損耗低,且有空調保鮮,還能搶時間,可賣高價錢,劃算。楊遂勝說的更貼切:這叫搶占市場先機。
由于他對當地農村經濟的巨大貢獻,楊遂勝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到北京光榮出席了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一棵桃樹成就一個千萬富翁,這不是神化,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真人真事。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初那一棵桃樹長在你家的院子里,你會怎么樣呢?其實,我們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棵這樣的“樹”,只是你還沒有發現它罷了。■
編輯:舒歌E-mail:cqshuge@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