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擺設引創業
綽號Mike的陳明聰,去年底在高雄河堤社區開了“頑時創意”生活用品店,從199—2999元(新臺幣,下同)的各式用品都有,由于造型時髦、搶眼,第一個月營收便達25萬元,到第二個月增加到40萬元。
原本銷售汽車材料的陳明聰,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后,4年前把資金拿去投資房地產,他專買完工的店面,靠著店租與轉手差價,將積蓄擴增至上千萬元。
2003年,他看好大陸房地產,西進廈門、福州,“我買一棟400萬元的商品房,一完工我就以600萬元賣掉,其實我如果再晚三個月賣,可以賣到900萬元。”但陳明聰心里覺得,投資不能只靠運氣,投機的生意不踏實。
3年前,陳明聰回到臺灣,投資高雄的店面,由于店里擺設一縣新奇造型的電話、滴答滴答走的機械鐘,朋友稱贊他生活里充滿趣味,激發他想開一間將時尚與趣味結合的生活用品店。
他著手搜集了許多店家與制造廠商的資料,還去泰國參觀禮品家飾展、逛觀光市集,取得部分貨源,再向清庭、北歐櫥窗等知名家用精品館進貨。
自覓貨源省成本
2006年11月,陳明聰在河堤社區租店面,開了“頑時創意”,由于是新興商圈,吸引很多嘗鮮消費者,開店第一個月就達到他預期的25萬元營業額。
不過,陳明聰發現,像可以存錢的提款機撲滿、制冰機等商品,熱銷過后有周期性。為了更新店內的商品,除了透過貿易商或代理商進日本或香港貨品外,他還逛日本或泰國的禮品展、文具展,將店內產品從100多樣陸續增至500樣,他說:“每次新商品上架,業績可以增加一至一成五。”
但陳明聰不甘于只做販賣,也想自己向制造廠批貨。
他看到店里熱賣的商品LED鐘、機械鐘,心想,如果找到上游的制造廠,省去貿易商、代理商的剝削,成本可再節省一至二成。
“我找到位于廣州的機械鐘制造商,第一次造訪時,廠家將我拒于門外,連談都不愿談。等我下了30萬元的訂單,經理馬上拿型錄讓我挑。”不過,直接向工廠下單,雖然提高一至二成的利潤,自己卻須承擔損壞、庫存的風險。
“頑時創意”原走中高單價的商品,以為2000元上下的精品最好賣,結果大多數的顧客偏好500元上下的趣味生活用品,讓陳明聰很訝異,“一位牙醫喜歡一個2000元的鐘,看了兩次還是沒買。”可能是因為臺灣經濟不景氣,高價的時尚精品不如生活趣味用品受歡迎。
區隔客層架網站
為了讓“頑時創意”定位更清楚,除了在店內增加生活趣味用品品項,今年初時,他嘗試將店內2000元左右的商品,放在雅虎拍賣網站拍賣,每月至少賣40—60個外國品牌的指針鐘與機械鐘,雖只占營業額二成,但這些網絡客戶卻是他時尚精品的主力。
陳明聰決定透過網絡商店區隔客層,準備以“M2M2”網站再出發,分為低價趣味雜貨區與高價時尚精品區;至于店內中高價位商品,他請門市小姐加強介紹品牌故事與設計師,識貨的客人購買意愿提高,時尚精品目前銷售已占營業額六成以上。
他認為,創意產業會愈來愈蓬勃,未來如果能夠與工業設計家合作,由他來找代工量產,就可在生活用品市場上走出自己的路。
責任編輯:袁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