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益:要做就做最好的
李廣益1987年創立Digicom System資料機,1994年被另一家公司以4000萬美元并購;1998年再創設傳媒譯碼Trans Media,1999年又被思科公司以4.7億美元并購,創下美國有史以來上市公司被并購的最高價。臺灣交通大學畢業的李廣益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
李廣益畢業于臺灣新竹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并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電機碩士學位。他在灣區的科技界可謂家喻戶曉的風云人物。
李廣益的第一次創業在1987年,他依靠四處籌集的100萬美元創辦了Digicom系統公司。七年后,公司被一家Creaive科技實驗室以4000萬美元成功并購而一舉成名。1998年,李廣益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成立了傳媒譯碼通訊公司(TransMedia),以超前的商業遠見在高科技領域打響自己的獨特品牌。這種產品能接受語言、影像、數據及圖形等不同形式的信號,其作用在網絡通訊業中必不可少。15個月以后,素有全球網絡設備龍頭之稱的思科系統獨具慧眼,以五億元的天價收購了TransMedia,創該公司少數高價收購私人企業的新記錄。思科系統在收購之后稱其技術為“企業界尖端科技”。
現在,不甘寂寞的李廣益,又把眼光投入到當今最為炙手可熱的網絡通訊系統科技行業。李廣益介紹,與目前通用的WIFI系統相比,無線上網通訊系統的WIMAX擁有固定服務、移動功能、快速移動和任何區域跟蹤等多項服務項目,而他們研制的正是該系統的靈魂——芯片。由于這套系統未來的商機潛力無窮,所以,美國著名的投資企業洛克菲勒Venrock、Doll、中國內地投資公司華虹和臺灣的投資公司普訊、富鑫等都相繼愿意出資,贊助這一系統的研發。
總結十多年來的經驗,李廣益坦承自己的優勢包括判斷準確、與業界保持密切的溝通關系,以及身為華人在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等通訊基地打交道所具備的獨特優勢等。他常說:“要做,就做最好的”,這已成為他創業的座右銘。
陳丕宏:創造熱門網絡的IT人
他30歲出頭便成了腰纏萬貫的IT人,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對全美電子商貿最具影響力的25人之一,他創辦的宏道公司被《Forbes》(福布斯)選為“最具活力100家公司”之一,被《財富》雜志選為“e-50”(五十大電子企業)之一。
創業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業的文化,選擇做個性化產品的陳丕宏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看起來彬彬有禮、謙謙君子的陳丕宏,是個好勝心強、不輕易服輸的人。有人問他對“失敗”的看法,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的字典里沒有這個詞”。
陳丕宏1957年生于臺北一個公務員家庭。1976年,就讀于臺灣大學電機系的陳丕宏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并擅長的是大學里多姿多彩的學校活動和社團活動,他的領導潛質就在那時慢慢體現出來。1981年,陳丕宏前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深造。當人們還不知道網絡為何物時,陳丕宏已經開始用C語言編程了。回憶起當時的新鮮感,陳丕宏說,互聯網就像一個動人女子一樣震撼過他。正是感受到了網絡無窮的魅力,陳丕宏覺得互聯網對他而言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事實證明,陳丕宏在這方面的判斷一直非常正確。
1988年,陳丕宏獲得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當時硅谷創業蔚然成風,納斯達克對小企業的青睞,成就了眾多創業者。陳丕宏的創業雄心在耳濡目染之下被激發出來。
奇跡的發生非常具有戲劇性。陳丕宏遇到了一個好伯樂。他拿著從朋友那里“抄”來的創業計劃,找到松下公司的水野博士,要求投資1500萬美元,并堅持不能放棄50%的股權。陳丕宏認為,自己的設想和所擁有的技術絕對具有快速發展的潛力。這份計劃打動了水野,他打破了松下公司在所投資公司必占50%以上股份的慣例,拿出1500萬美元給陳丕宏而不占任何股份。這個公司就是“贏家”。三年后,當“贏家”以一億美元賣給Sybase的時候,其營業額已經高達2000萬美元,員工人數達到了120多人。陳丕宏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財富,第一次創業的成功使陳丕宏成為硅谷華人創業者的傳奇。賣掉“贏家”后,他曾在Sybase公司擔任多媒體技術部副總裁,主導該公司的互動系統方案。然而,創業的激情依然在陳丕宏的心里澎湃。
1993年5月陳丕宏創辦了宏道信息公司,總部設于美國加州紅木市(Redwood City)。公司的業務是提供個人化的電子商貿軟件,針對不同顧客的需要及購物取向,“一對一”提供個人化的商品及服務。軟件一開發出來,很快就被摩托羅拉、花旗銀行、美國航空、香港電信等400多家跨國公司采用。
在業界,宏道公司獲得了很高的評價——2000年,名列“財富500強企業”第365名,被新聞記者和投資專家提名為“標準100”成員(標準100是指那些當年構成互聯網經濟的最有影響力的公司)。陳丕宏也因為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突出貢獻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電子商務領域最有影響力的25位杰出人士之一。
段曉雷:苦盡甘來終成“網上網”
創業者總有一種令人難以言喻的固執堅持,失敗了爬起來,一直到成功,還要些許創意,敢做沒人做過的事。四次創業失敗經驗,沒有頂著硅谷常見的名校學歷光環,一路顛簸跌爬,段曉雷像個平民創業家,一步一步走著他辛苦孤寂的創業之路。
1985年,段曉雷獨自到硅谷闖天下。當時的他身無分文,無依無靠,只好每天開著一輛二手車,到中國城兜售舊貨為生。1991年,他用做小買賣賺來的一點錢創辦了Utron公司,做起主機板及筆記本計算機的買賣。可是,計算機巨人康柏公司一次突然大降價,打得他措手不及,公司血本無歸。隨后,他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結果公司又不得不關門了結……接連的失敗并沒有使段曉雷氣餒,1996年2月,他終于創辦了網上網公司(Above Net)。
1996年初,AboveNet剛成立時,資金并不寬裕。段曉雷選好辦公室地點,但并沒有那么多錢付房租。他直接找上房東,告訴他,他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好消息是,他要跟房東租房子,而且一租就是30年;壞消息是,他并沒有錢付房租。段曉雷說服房東讓他用股票換房租,解決現金流量不足的問題。1998年12月,段曉雷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半年后,公司的市值達到兩億美元,網上網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寬帶中心。
今天,AboveNet的成功,是累積過去許多次的失敗經驗,繳過昂貴的學費。而段曉雷也幸運的身處硅谷這樣一個創業之城,沒有人會嘲笑失敗,也不會因此就不再給創業者嘗試的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