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臺灣一家雜志發行人的陳蓓梅,受不景氣影響,忍痛結束經營7年的雜志社,負債100萬元(新臺幣,下同)。
陳蓓梅在職業生涯的低谷,舉債10萬元到中國大陸批發絲巾、飾品,靠著在百貨公司設臨時柜,省去裝潢費,加上采用低價策略。不到1年就還清債務。現在單柜月營收25萬元。凈利9萬元。當時看來的孤注一擲,如今反成了轉折點。
在臺中市德安購物中心的柜臺,圓元通絲巾負責人陳蓓梅,一面示范打法、一面向客人推薦,“這條粉彩絲巾,編一個麻花卷,再轉一下,你看,變成一朵花!這條粉色絲巾是天然純蠶絲做的,柔軟又保暖,正好襯托你的膚色。”
在廣告公司上班的陳小姐滿意地說:“的確很有春天的氣息!”陳小姐打算再買一條送媽媽,陳蓓梅接著問:“你媽媽幾歲?送絲巾就是送溫暖,我幫你挑這一條手工繡花披肩,70%喀什米爾羊毛,我才賣790元,我在香港機場的免稅商店看過,要賣1200元。”
創業一年 還清百萬
4年前在臺中德安購物中心二樓設柜的陳蓓梅,冬天主打溫暖的披肩與絲巾,夏天則以皮包、飾品配件為主,由于她自己到大陸義烏、廣州或韓國產地批貨,進貨成本低,加上擅于推銷,每月營業額有25萬元,獲利9萬多元。
賣絲巾之前,陳蓓梅是臺中一家消費性雜志《便利通》的發行人,從創刊到結束長達7年,但最后收場時還欠了100萬元的債務。
陳蓓梅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后,在《兒童日報》廣告企劃部上班,底薪加上業績獎金,月收入10萬元以上,但她總覺得待在《兒童日報》,沒有成長的機會。
剛好臺中一家出版社老板,想辦一份臺中地區的雜志,請她當發行人,高峰期每期發行3萬份,每月廣告業務量多達100多萬元。2001年經濟開始不景氣,雜志社業務量銳減,陳蓓梅只好在第二年忍痛結束營運。
為省運費 扛貨上機
43歲的陳蓓梅感性地說:“生命中經歷的一些人、事、物,老天爺一定有它的用意。”她原本是要去大陸上海幫一家咖啡進口商展店,后因資金不足叫停,卻意外開了一條去大陸批絲巾的路。
陳蓓梅說,第一次去批貨,向親友借了10萬元,為了省運費,“我肩上背個大包包,手拉一個小行李箱,共約20公斤,全扛上飛機。”
2001年,她到廣三SOGO百貨設置臨時柜。當時百貨公司一條蠶絲絲巾動輒上千元,陳蓓梅認為自己的柜位是花車,刻意壓低售價,一條只賣390元,剛好遇到SOGO周年慶,人潮多,加上售價便宜,絲巾大賣。
低價搶市 同業抗議
“周年慶不到40天,營業額就做了50多萬元,利潤至少四成。”不同樓層的絲巾業者前來打探,遠遠望著她人潮不斷的花車,向百貨公司抗議,“她賣這么便宜,叫我們怎么做生意?”
陳蓓梅接著到臺中中友、新光百貨去設臨時柜;2002年時,最高紀錄設了七個點,一個月就進賬100多萬元。但是臨時柜有時只有二個星期檔期,特賣一結束,就完全沒收入。長久之計,還是必須設置專柜,為此陳蓓梅找上德安購物中心,在二樓設置專柜。
經營4年多,她靠著去大陸、韓國工廠批貨,進貨成本至少比在臺灣批發成本低一倍。
一款多用 熟女最愛
陳蓓梅說:“德安百貨很多客戶是職業婦女,我會推薦可當胸針、項鏈、腰鏈的兔毛圍巾,或可作不同款式變化成短裙、披肩的斗篷,或能變成翻領背心的圍巾,搭配多層次的項鏈,十分受到熟女歡迎。”
至于過季、庫存的絲巾,則放在花車上,以190元至390元的特賣價,吸引德安購物中心附近補習街的學生客群。
這二年遇上暖冬,圍巾銷售受影響,陳蓓梅就搭配較多的飾品、項鏈來補充。今年她又花了15萬元重新裝潢,搭配一樓的特賣會,沖業績。
前年開始,由于同質的柜位愈來愈多,競爭日趨激烈,陳蓓梅說:“幸好我人行早,主顧客多,但生意也不如4年前好做。”至于,是否自創品牌,或是增加專柜,她還在思考突破之道。
(責任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