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看過一個名叫艾米莉的女人重審汽車駕照的故事。審照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問艾米莉的職業,艾米莉猶豫了,不知該如何表述。“我的意思是……”工作人員解釋說,“你有工作?還是只是一個……”
“我當然有工作了,”艾米莉打斷她說,“我是一位母親。”
“我們不把‘母親’作為職業來填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填‘家庭主婦’。”那名職員加重語氣說。
我本來已經忘記了艾米莉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境。那天,我去市政廳辦事,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職員。她鎮定、能干,一看就知道是職業女性,擁有“官方訊問者”或者“政府登記員”的頭銜。“你的職業是什么?”她問。
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會那樣回答,但那些話就像連珠炮一樣從我嘴里吐出來,“我是兒童發展和人類關系研究協會的一名研究員。”聽了我的回答,女職員愣了一下,鋼筆停在半空中,抬起頭看著我,像是懷疑自己聽錯了。我又慢慢將那個頭銜重復一遍,特地將最有意義的幾個字加重了語氣。然后,我看著那個頭銜在官方調查表上變成又粗又黑的鋼筆字。
“我是否可以問一下,”女職員來了興趣,“你具體研究些什么呢?”
我盡量讓自己沉著冷靜,不流露出半點兒驚慌的神色,回答道:“我所做的是一項長久的研究計劃(哪位母親不是如此呢)。在實驗室,在野外(正常情況下,我會說是在室內和戶外),我為老板工作(老板即是我的家人),我已經有了4個研究對象(全是女兒),經常每天工作14個小時(24小時似乎要確切)。這份工作比大多數職業都更具挑戰性,當然,得到的報酬也比薪水能給你帶來的收獲更多。”女職員填完表格,站起身,親自送我出門,對我說話的語氣明顯尊敬了許多。
當我開車駛進自家車位時,被自己冠冕堂皇的新職業鼓舞得精神飽滿。我的實驗對象——13歲、7歲和3歲的女兒們前來迎接我,我能聽到樓上我們“兒童發展研究協會”的新研究對象——一個6個月大的小寶寶正在含糊不清、咿咿呀呀地呢喃著,我得意極了。我打敗了那種官僚作風,還在官方記錄上留下了一個如此卓著而不可缺失的職業頭銜——母親是一份多么了不起的職業啊!
那么,可不可以把祖母稱為“兒童發展和人類關系研究協會的高級研究員”,把曾祖母稱為“高級研究督察”呢?我認為可以。不但如此,姑姑、阿姨們還可以被稱為“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