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衛生部門近期一項健康調查發現,有近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里經常感到頭痛、疲倦、惡心;有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癥狀,包括打噴嚏、喉嚨干燥、頭痛、咳嗽、氣喘、皮膚發癢、情緒起伏大……
醫學研究證實,這是一種沒有確定病兆的癥候群,特別容易發生在沒有窗戶可開但有中央空調系統的大樓內,統稱為“病態大樓癥候群”(SickBuilding Syndrome)。
SBS不是疾病,是長期待在室內,身體對不良環境的反應。
環境醫學研究普遍認定SBS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中央空調通風管線內的細菌、復印機飄出的粉塵、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墻面油漆溢散的甲醛,都可能是侵蝕辦公室人員健康的元兇。而辦公大樓的密閉式中央空調則是幫兇,使得臟空氣和致病細菌不斷在大樓內循環。
除了求助專業清潔維修公司定期保養檢修外,專家提出了三個基本對策:控制污染源、改善通風和使用空氣清凈機。
1.控制污染源
保持個人環境清潔,妥善擺放物品且盡量不儲存、不囤積垃圾。
減少使用各種容易產生揮發性化合物和塵螨等污染、過敏的物質,如表面有漆料的東西、修正液、絨毛玩具、地毯、布質窗簾等。
避免擺放會開花的植物、濕氣太重或太多的植物,改放以闊葉為主的植物(例如黃金葛),并給植物充足的光源,促進空氣代謝頻率。
制訂并嚴格執行辦公室禁煙守則。
集中可能產生高濃度污染物的空間,如衛生間、儲藏室、吸煙室、倉庫和事務機器區等。加強通風換氣頻率,并設置獨立空調系統。
室內設計裝潢以簡單為原則,過于復雜的裝潢只會帶來更多的揮發性化合物。
2.改善通風設備
在氣候允許的狀況下常開窗戶,是改善通風最簡單的方法。打開窗戶2—3個小時,就能有效降低室內不良空氣濃度一半以上。
維持通風管道的清潔,定期更換濾網并請專業人員維修保養。維持通風管道的順暢,出風口和回風口位置要恰當,以免有滯留區。室內盡量不做高隔間,天花板高度盡量高,辦公家具盡量不擋住氣流方向。
大樓外氣體吸入和排出的風口要遠離污染源,并且與四季風向錯開,以免將排出的廢氣吸回。
3.使用空氣清凈機
室內溫度最好介于25℃—28℃,24℃以下就會過于干燥。相對濕度維持在60%左右最舒適,超過80%就容易滋生霉菌。
可使用空氣清凈機、冷氣機、除濕機來調控溫濕度,但是要注意機器的維修保養,定期更換濾網。
使用空調時,室內最好擺放一盆水,避免過度干燥。
(劉誼人薦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