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旅,一路上都有品茶的節目。諸如越陳越香的普洱磚茶,壓制成碩大無朋的銅錢形狀,只那么一塊,價值動輒以數萬計,自然是茶中的王者。麗江納西族的藥茶,據說可以使女人從里到外干干凈凈,其婦科保健功能不能小覷。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白族的三道茶。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三道茶素有“云南十八怪,三道茶香飄海外”的美譽。三道茶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超出了茶水之外,它讓我體味到了三個人生階段、三種人生境界。
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海星號游船上,飽覽蒼山洱海風光之余,我們在一樓的大船倉里一邊欣賞白族歌舞,一邊品嘗三道茶。那情景真如一則楹聯所說的:“小駐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日歸可緩,試問歌陌上桑來。”
三道茶是白族招待貴客的一種傳統禮儀。敬茶上三道,一苦二甜三回味。頭道茶為散沱茶,濃釅香苦,只一小盅,那苦澀的滋味如逆耳忠言,如歲月磨難。二道茶叫感通茶,佐以乳扇、核桃、紅糖,香甜不膩,啜上一口,似情人的香吻,真是爽極了。第三道茶為蒼山雪綠,配伍蜂蜜、啜上一口,似情人的香吻,真是爽極了。第三道茶為蒼山雪綠,配伍蜂蜜、姜椒、桂皮,麻辣之外,唇齒間萬千滋味,恰似弦歌繞梁,裊娜不絕。茶喝到第三盅,遠道而來的陌生客人也就成了無話不談的親密朋友。因此,這第三道茶寓含親熱之意。
敬茶是在歌舞的間歇進行的。英俊瀟灑的阿鵬哥托盤送盞。溫柔漂亮的金花妹舉杯齊眉,將茶高高端起,敬獻給客人。在歌舞之中如是穿插,反復三次。喝白族三道茶不能悄無聲息,得含在嘴里咂吧咂吧,咂吧聲越響,越顯示客人對茶的喜愛、對主人的贊揚。最后一道茶上來時,歌舞也達到高潮。手拍鼓、三弦、長笛,弦樂悠揚。阿鵬金妹的歌聲宛轉歡快,舞蹈奔放豪邁。那洋溢的民族風情,白族特有的音樂旋律,蘊含著蒼山洱海的風韻,和大理的風花雪月一樣,令人沉醉。整個歌舞的故事情節大約是講述一對戀人從相識、戀愛到結婚的甜蜜經過。白族婚禮的掐新娘,讓不少躍躍欲試的觀眾也紛紛上臺掐了一把掐新娘的當兒,演員下臺散發喜糖。三道茶的表演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沉浸在“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的美妙感受之中。
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海星號游船上,我與東坡先生有了同感。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云南一趟,走馬觀花似的隨團旅游,宛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囫圇吞棗,自然無滋無味。正如導游所調侃的:“(游客)上車就睡覺,下車便尿尿,一到景點忙拍照,回來什么也不知道”。盡管滇行之旅,我渾身解數地去搜集資料去傾心感受,連眨眼的空隙都不放過,但留在印象中的,依然只是支離破碎的片斷。
多年之后,能讓我回憶起來,并對人生有所感想的,或許就是白族的三道茶。雖然佳茗如佳人的直接感觸沒有了,卻在感性的茶是好茶之外,有了更深沉的感悟。
對于茶道,我是外行。三道茶在云南茶中究竟占據什么樣的位置,其茶文化如何博大精深,我實在不知所以。我只知道,三道茶就仿佛一個人的一生。一輩子在糖水中泡著,在花瓶里供著,決不是真正的幸福。而先甜后苦,只能是悲劇。只在經歷“先苦后甜三回味”,這才是幾近完美的人生過程。
我以為,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應該經受必要的磨礪,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不經風雨,哪有彩虹。“不受一番寒徹苦,哪得梅花撲鼻香”!童年太幸福,少年便得志,沒有經歷艱難曲折的人生,容易變得輕狂驕縱,這并非好事。沒有挨過饑餓,就不知道飯的香甜、生活的滋味。這第一道茶就是一道人生的早茶。
經過青年時期的奮發拼搏、艱苦創業,中年應該是人生的金秋,收獲成熟,品嘗甘甜。第二道茶香甜可口,正是此意。這是一道午茶。
而到了晚年,童年的苦難,青春的火熱,壯年的成熟,無論風雨陽光無論酸甜苦辣,都成為了過去。須發斑白的老人拄著拐杖,或在小河邊散步,或者靜靜的坐在公園的石椅上聽鳥鳴蟲唱看云飛,諸多的人生況味一齊涌上心頭,夕陽下獨自慢慢的回味。這種情形與白族的第三道回味茶何其相似!這自然是一道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