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很多本科生因為就業(yè)壓力選擇了考研,但是3年后,碩士學位到手,不少人發(fā)現自己還在原位,于是考博……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笑談:女生成了“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的“滅絕師太”,男生則是“一盞孤燈,無心向佛”的“不可不戒”。
于是考研熱在2007年的降溫,被專家稱為理性的回歸,考研熱的“退燒”是我國學歷“泡沫化”破裂,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重歸集約化、精英化的一個預兆,并建議學子們不必死盯大學,可以選擇技能性教育、職業(yè)教育。其實專家們兩片嘴皮一碰容易,但是在整個社會唯學歷是舉,勞動力流動限制多多的大環(huán)境下,卻又讓人進退兩難。
畢竟誰都知道,所謂的研究生就業(yè)難其實只是一個偽問題,最終壓力還是會傳遞到學歷低的身上來,學歷高的只不過更挑剔罷了。
但是,我們也歡迎“學歷泡沫”的破裂,學歷本來就是中國特產,是社會認知扭曲、畸形的結果。對學力的認識,對人才的認識需要才是根本。
從這個層面上看,高等教育的擴張還是有其重要意義的,到時候,大家都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了——那誰還看學歷啊,只能看你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