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摩爾的經典著作《跨越鴻溝》,曾和湯姆·彼得斯《追求卓越》、吉姆·柯林斯《基業長青》、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并列,入選《福布斯》推出的“最具影響力的20本商業書籍”。但杰弗里·摩爾本人卻不為中國人熟知。這位硅谷策略大師咨詢費用據說是彼得·德魯克“身價”的兩倍,高達15000美元/天,但他的成名作《跨越鴻溝》及其后的《龍卷風暴》、《猩猩游戲》等,一直未有簡體中文版出現。
好在我們不會永遠錯過杰弗里·摩爾。新作《公司進化論:偉大的企業如何持續創新》中文版的出版,給我們帶來了他對14種創新類型的解讀。
杰弗里·摩爾對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被稱為新摩爾定律。摩爾認為,新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大略可分為早期接納期、鴻溝期、保齡球道期、旋風期、主街期(Main Street)、衰退期等。這個定律的核心便是摩爾的“鴻溝理論”,1991年出版的《跨越鴻溝》被譽為高科技營銷魔法。現在,高科技營銷魔法之父杰弗里·摩爾又把關注焦點落在了企業如何持續創新上。他說:一些曾經在“產品領導階段”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的創新方式(諸如應用創新、產品創新和平臺創新),在今天的效用不再那么明顯;科技企業想要在成熟的產品市場中成功實現差異化,就必須關注“顧客親密度”和“優秀運作管理度”中的機會。
《公司進化論》主要概括了14種不同類型的創新方式,列舉了100多個企業如何運用各自的特色創新獲得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案例。而且各個創新類型的劃分,也非常清晰明確。我們來看“產品創新”這一概念,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產品創新”是出于“應用性創新”的對立面,“應用性創新”的核心內容是改進現有產品,以服務于某個全新的市場,而“產品創新”則是在現有市場中推出一個全新的產品;“產品創新”與“顛覆性創新”又完全不同,“顛覆性創新”中無論產品還是市場,一開始都不存在,而產品創新的實質就是對產品進行徹底的改變……
“產品創新”加上“平臺創新”,這才構成創新種類之一“產品領先區域”。加上“客戶親近區域”、“品類革新區域”、“卓越運營區域”,才是完整的創新四大集群。從厘清這些概念來說,《公司進化論》不算好讀的消遣性著作,但如果你要帶領你的公司更上一層樓,你要開創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公司進化論》是不錯的學習型著作。作者寫到,“從絕對意義上說,沒有一種創新優于或劣于另外一種。一切都取決于你如何理解你所處的市場環境,哪一種類型的創新最有可能給你機會去獲得持續有競爭力的差異化。”所以,你的公司身處不同的階段,《公司進化論》就提供有不同的良方。
本書另一個特點不能避而不談,它是在思科CEO錢伯斯提議下完成的,某種意義上說,它應該算公司案例書。思科是網絡和通信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每年投資40多億美元于研發創新之中,迄今為止成功收購了110余家創新性企業。作為錢伯斯的顧問,杰弗里·摩爾有更多優勢來研究這一公司的創新特點和發展歷程。但經過摩爾對創新理論和案例的擴充和完善,一本公司案例最后演變成包含了100余家公司的案例,探討“偉大公司如何持續創新”這一普適話題的商業新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