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成功 人士 頂級 告訴 成功什么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擁有財富作為成功的一種標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無論國家還是民族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經濟繁榮、物質富足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文明的進步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才是可能的。所以,占人常說,衣食足而知禮儀。但是,真正的成功往往不是簡單地以財富的多少來衡量的。成功是一種境界,而達到這一種境界則需付出很多的努力。當我們只看到成功者頭上的光環(huán)時,我們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忽視了成功背后的真正意義。
不久前,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了《與成功對話》一書。對于渴望和追求成功的人們來說,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們從中不但可以領略到成功的真正含義,更可以正確的面對成功,并增加在追求的道路上把握成功的機會。在這本書中,多家報紙的記者采訪了中國當今數十位成功的企業(yè)界人士。像萬向集團的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希望集團的老總劉永行、遠大空調的老總張躍,以及老當益壯的力帆集團老總尹明善等等,都位列其中。他們或者在企業(yè)界經歷風雨、不斷拼搏,或者是永不服老、敢于創(chuàng)業(yè),或者義無返顧的投身商海。每個人的經歷如果寫下來,都可以成為一部婉轉生動、讓人扼腕的巨著。有人說,成功是對勇敢者的獎勵。一個沒有勇氣,優(yōu)柔寡斷的人是斷斷不能成功的。像這本書中談及的力帆集團的老總尹明善,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已經50多歲,按一般的說法,已屆退休年齡,兒孫滿堂,正是頤養(yǎng)天年、安享清福的時候。但他人老心不老,勇敢地投身于商海,幾番拼搏,終于創(chuàng)建了力帆集團。經過短短八年,力帆即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yè)的重量級企業(yè)。假如沒有一種追求成功、敢于拼搏的勇氣,他又如何能夠獲得如今的輝煌?同樣,像達因集團的張璨,本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最終能夠以印名片起家,達因集團已成為資產12億元的國內知名企業(yè)。作為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女性如果沒有一種毅然決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豈能有如今的成功?如此事例不勝枚舉,如果大家仔細讀讀這本書,那么很容易發(fā)現:勇敢是成功的本質,而追求成功就要能為他人之所不能為、不敢為,事事敢為天下之先鋒。這種精神,應該就是魯迅先生所提及的“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螃蟹誰都會吃,但能否先吃、第一個吃,這就需要一種勇氣了。同樣,勇敢不是魯莽。成功者是勇士,但他們同時也是智者。智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他們能夠把握機會,且敢于把握機會。我們知道,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等等企業(yè)屆的重量級人物,都未曾大學畢業(yè)即投身于商界,并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們是否就因此而效仿他們,不去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呢?
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正像比爾·蓋茨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所說,他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當時存在那樣的機會,假如完成學業(yè)就可能喪失良機。而如果有可能,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完成學業(yè),獲得更多的知識。由此可見,能洞察經濟形勢,并發(fā)現其中的機會對成功多么重要。在《與成功對話》中,我們將會發(fā)現,所有成功者都是因為他們發(fā)現了成功的機會,并勇敢的抓住了它,才獲得了最后的成功。像搜狐的CEO張朝陽,正是憑借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契機而創(chuàng)建搜狐;而張興民也正是發(fā)現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易貨貿易的機會并大膽設想,從而成為中國的貿易大王。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成功者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成功需要膽識,但更需要智慧。我想,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讀的書,其原因并不僅僅是在于通過閱讀這些成功人物的成功經驗和智慧可以給我們一些教益,使得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它還將教會我們如何認識和面對成功。在當前的經濟大潮中,成功往往被定義于擁有多少財富。其實,財富的多少也是成功的一種標志,但絕不是成功真正的內涵。很多時候,成功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事業(yè)。我們努力追求成功,往往最終不是為了獲得多少個人的財富,或者開怎樣豪華的跑車和住如何寬敞的別墅。實際上,當我們一旦將追求成功變成追求一種事業(yè)和一種人生理想的時候,那么,成功的感受往往是最重要的。
由此,我們方能理解何以擁有億萬財富的中國首富劉永行能夠坦然的說:“我最愛青菜蘿卜”。而太太藥業(yè)的朱保國也能夠說,最想的是“回家吃一碗面條”。的確,一旦擁有了財富,并獲得人人羨慕的成功之后,成功不但會成為一種負擔,更會成為一種責任。這些成功者所擔負的往往就是一個企業(yè)數干人的生存前景,甚至一個國家對民族企業(yè)的希望。總之,我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最終能領會它的真正含義,也必定可以因此成為一個拋卻財富銅臭的真正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