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新教材的使用,我們感受頗深,過去傳統的教育理念必須徹底改變。不然就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式。現在我們想把教學過程中摸索到的新的師生關系發表拙見如下: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的關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新課改中教師的傳統地位受到沖擊,舊的教學關系、師生關系不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構筑新型的師生關系已變得十分重要。
在以往師生關系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是真理的占有者。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寬,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而有些教師在電腦操作、網上學習、暢銷書閱讀方面已落在學生的后面。在信息時代,學生的獨立性增強了:他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喜歡對人或事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有些與他們很少溝通、甚至已落伍的教師不會那么百依百順、言聽計從。此時如果教師仍堅持舊的思想觀念,不與學生交流,不能“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那么其“師道尊嚴”維護之艱就可想而知了。
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不解決師生關系問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空話。反之,抓住師生關系問題,就是找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充滿智慧,能幫助自己解決難題,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作為學生則更加需要這樣的朋友。教師想成為好老師,首先就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首先,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傾聽學生的聲音,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他們坦誠相見的朋友。其次,教師要提高個人素質,成為他們博學多才的朋友。
學生不僅需要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更需要一個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教師如果只會善待學生而沒有在底線再加碼,他也只能是一個平庸的老師,在學生中沒有威望,就不能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21世紀的教育熱切呼喚著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只有這種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需要。
過去教育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但在課程改革背景下,作為面向21世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己任的新型教師,傳授者的身份正在淡化,而轉變成了學生的合作者、指導者。從“講”師變為“導”師,教育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水桶不斷注入高質量高標準的水,在用一桶水去應付學生顯然是不夠了。
新課改下的研究型學習打破了原有的課堂界限,將課堂延伸至廣闊的自然和社會。這就需要教師不僅精通本學科,還要知道綠色消費、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了解中國龍鳥、極限運動;熟悉網絡化、數字化的新教學設備等。
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不斷充電,積極探索,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但教師畢竟不是萬能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要完全了解掌握不斷更新的知識是不可能的。這時教師就要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與他們共同學習。教師會發現學生自身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也是學習的參與者,真正做到孔夫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師生朋友關系的最好體現。
雖然在人格、權利、自主性等方面,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但在專業信息擁有和交往作用方面還是“不平等”的。學生需要教師引導如何獲取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
7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