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格雷琴#8226;威爾森
編譯/檸檬
這是我第九次站在索尼音樂納什維爾公司的考官面前試唱,以期得到出唱片的合約。這一年我30歲。前八次我都被這家公司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我知道,我的樣貌不出眾,發型過時,年紀大,體形肥胖,一句話,太老土。
那天早上,我提前趕到現場。想到過一會兒將要站在總裁——約翰·格蘭迪面前清唱三首歌曲,沒有麥克風、燈光和音響系統,我莫名緊張。
僅僅10分鐘的表現,將決定你職業生涯的成敗,這何其殘酷。但在這個行業,我不得不爭取這樣的機會。我也清楚一點,如果我自己放棄的話,唱片公司絕不會給我任何機會。
我一直是生活的勇士。我來自伊利諾伊州鄉下一個貧寒的家庭。2歲時,媽媽和爸爸離婚,嫁給一個狡詐的藝術家。我們跟著這個男人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繼父對媽媽很粗暴,她的生活無異于人間地獄。媽媽忍受了16年的不幸婚姻,而我一直默默煎熬著,希望有朝一日出入頭地。我的外婆是一個無比堅強的女人。她做了45年的餐廳服務員,從沒在困難面前低過頭。她的人生信條是,“不管生活有多艱難,我都會挺過去。”她不屈的性格深深影響著我。家鄉的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如果你不想養豬、種玉米的話,你只能在路邊的小飯店或車站旁邊擺攤煎雞蛋,或者當一名汽車修理工或酒吧服務員。如果你想改變命運,最好的出路就是學習一門技能,走出你的生活圈子。
我把唱歌作為這樣的一個機會。媽媽說我3歲就開始哼曲了。我4、5歲時,每個星期六下午,媽媽在附近的超市為我搭建臨時舞臺,她會選擇一個特賣區域,把我放在一個紙箱上,然后宣布她要給購物的朋友一個驚喜。于是我模仿美國鄉村天后的聲音在舞臺上演唱,大伙聽得如癡如醉。媽媽為我的表演感到驕傲,不久后,我參加了才藝比賽。人生不如意的時候,音樂是我惟一的支撐。15歲那年,我在一家酒吧唱歌,開始謀生之路。我那時借助一種自助的卡拉OK機,和著只有音樂伴奏的錄音帶演唱。起初我很緊張,差點兒在洗手間里暈倒,但我還是完成了任務。我知道我能唱歌,而且有人支付我報酬,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跨步。
多年后的這一刻,早上8點鐘在約翰·格蘭迪的辦公室,我依然相信自己的實力。這一次,我沒那么緊張,因為我的經紀人達利陪著我。當我唱第二首歌時,我瞟了眼格蘭迪,看得出他對我的歌聲毫無興趣。他漫不經心地在桌上尋找紙條,想記錄什么,似乎要列個購物清單。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太不近人情了。我試唱的第三首是一首溫柔的情歌。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我感到自己正在墜落,想要緊緊把你抓住。”唱到一半時,我注意到格蘭迪先生在寫著什么,我站的位置可以清楚看到他先寫了個N,然后是O,那就是:NO。我被淘汰了,我絕望地想著。他把紙條折起來,我終于唱完試唱的最后一首歌曲。
我敢肯定這人討厭我,想趕緊離開。當我道別時,格蘭迪對我說,“拿著這個。”他把紙條遞給我。我不明白他的意思。我的雙手不停發抖,終于鼓起勇氣打開紙條。上面寫的不是“NO”,而是“NOW”(立刻)。這意味著我得到出唱片的合約了!
我的夢想終于有機會實現了——當一名職業音樂人。當然,我還得繼續寫歌,錄專輯。我干勁十足,第二天就開始創作歌曲,接下來的三個月,我寫了至少100首。大部分歌曲被束之高閣,其他的則收錄在我的第一張專輯里。
(陸小林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