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亂頻頻的阿富汗,全國大約有200萬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婦女,僅首都喀布爾就生活著5萬寡婦,成為一座寡婦之都。
古爾就是這支寡婦大軍中的一位。據報道,2001年,一枚美國炸彈“光臨”她的寒舍,奪去了她丈夫的性命,撇下她和兩個年幼的女兒。
如今,古爾和她的兩個女兒棲身在喀布爾南郊遭到轟炸后的廢墟中,一家三口擠在一間房子內,沒有自來水和供暖設備。而在寒冷的冬季,這里的氣溫可達零下17攝氏度。
為了謀生,古爾每天早晨來到喀布爾街頭乞討。如果幸運的話,她每天能乞得50阿富汗尼(約合1.5美元),可以買到兩個面包。為了預防受到騷擾,古爾身穿傳統服飾蒙面長袍,將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她說:“男人經常羞辱我,向我做下流手勢。”
而在喀布爾,大約有5萬像古爾這樣的婦女。她們中的許多人以郊區廢棄的房屋為家,生活條件極為惡劣。
在其他國家,寡婦尚可通過再婚解決生計,但在阿富汗卻不能如此,因為大多數阿富汗男子不愿意撫養別人的孩子。
作為世界人均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阿富汗基礎設施支離破碎,人均收入每年僅250美元,沒有社會保障體系。因此,這些戰爭寡婦們大都無依無靠,沒有撫恤金,沒有住房,沒有親戚能夠收留她們,也沒有人給她們雪中送炭。
于是,這些寡婦們經常站在政府大樓外,手持已故丈夫的舊照片,希望引起關注。一家非政府機構的負責人瑪麗亞·阿克拉米說:“如果美國入侵是為了解放我們婦女,那他們是可悲地失敗了。”
(摘自《生活報》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