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蓮 張偉菁 唐國平
農村居民收入遠低于城市居民,農村市場對低價食品有著較大需求,我區農民購買食品渠道主要是農村小賣部,而小賣部食品的進貨渠道大多是每個鄉鎮的批發店。批發店的進貨渠道并不都正規,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較低,遇到食品衛生問題一般都不會舉報投訴。通過調查我區農村批發店食品的衛生安全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建議,以便采取相應的監管對策,以確保農村居民的食品安全,保護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お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調查對象為金山區內7個鄉鎮、1個街道、1個工業區內的25個食品批發店。
1.2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涉及食品批發店的食品衛生許可證持有情況、進貨渠道、銷售品種、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知曉度、從業人員的文化層次、個人衛生狀況、有無超保質期食品、食品的標識是否符合要求、場所衛生等,并抽檢糕點、糖果、醬腌菜、調味品的食品衛生質量。お
2結果
2.1一般情況
25家食品批發店開業時間最長20年,最短半年,平均7.6年;投資額最多70萬元,最少3 000元,平均投資額7.6萬元;經營場所最大面積580 m2 ,最小20m2 ,平均119.6m2 ;業主文化程度小學5人,初中15人,高中5人;年齡大多在40~50歲,平均年齡48.8歲;工作年限最短1年,最長30年,平均10.8年。
2.2食品銷售情況
2.2.1食品批發品種數批發品種最少為20種,最多為500種,平均149種。批發的主要品種為糕點、糖果、蜜餞、調味品、酒類、飲料、糧油,還有少部分保健品、水果、禽蛋、冷飲;其中10家店銷售預包裝熟食。
2.2.2散裝食品銷售被調查的批發店中21家有散裝食品批發,品種數最多50種,最少為1種,平均8.5種。
2.2.3進貨渠道從本市進貨17家,有索證4家;廠家直送17家,有索證4家;配送4家,有索證1家;自行到外省市采購15家,有索證4家。
2.2.4超保質期、標識不符被調查的批發店中2家查到6種超保質期食品,占8%;6家24種品種不符合標識,占2 4%。
2.2.5每日營業額每日營業額最多1萬元,最少300元。平均2 652元。
2.3原料儲存
25家店中有8家店有索證,占32%;12家店內食品隔墻離地存放,13家店食品與非食品分開存放,占52%。食品抽檢情況見表1。
2.4從業人員衛生狀況
共有52名食品從業人員,其中48人持有有效的健康證,持證率為92.30%,文化程度以初、高中為主。
2.5衛生知識問答情況
共詢問了4道題,答對2題的有22人,答對4題的僅3人。お

3討論
從本次的調查來看,區內從事食品批發店的法定代表人或業主、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為主,但年齡偏大,食品衛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還不夠。索證、食品與非食品分開存放、隔墻離地等衛生意識還不夠。有相當一部分進貨渠道為廠家直送及自行到外省市批發部采購,但索證極少。店內有超保質期、標識不符合要求分別占了8%和24%。
要把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細胞工程。在食品安全監管的“鏈條”上、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市場規范、食品安全意識各環節上加強監管。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① 強化知識宣傳,提高農民自我防護意識。農村食品市場的消費者主要是農民,在農村要大力宣傳《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利用村鎮廣播、發放宣傳冊(單)、食品安全報、張貼宣傳畫等形式在農村廣泛、深入地宣傳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宣講食品衛生知識,不僅使消費者知道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而且讓經營者了解違法經營將受到何種處罰。引導健康消費,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識假辯假的能力,強化經營者守法經營觀念,使食品安全觀念深信人心。
② 加強培訓指導,提高生產經營者自律意識。 在向廣大農民宣傳有關法律法規的同時,首先對農村批發店業主進行針對性地培訓《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提高他們食品進貨索證等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識。同時加強對農村食品銷售店業主分期、分批培訓,增強他們的食品安全意識,不采購問題食品,不賣假冒偽劣食品。
③ 健全維權網絡,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依托食品投訴舉報電話、工商12315、消費者協會組織,建立健全農村消費維權網絡體系,設立消費維權監督點。
④ 加強重點監管,嚴打非法經營行為。要象重視超市食品那樣重視農村食品批發市場,對食品批發商。實行重點監管,做到勤查、勤看、勤督促。發現銷售過期、發霉、變質、標識不全食品要立即整改,性質嚴重的要嚴肅查處并曝光。用建立黑名單制度倡導守法、自律、誠信,促進農村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⑤ 規范進貨渠道,凈化農村消費環境。要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村新型營銷體系,大力鼓勵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和超市到農村鄉鎮開設食品等商品連鎖經營店。現我區在每一個村已建立一家食品放心店,所有放心店的食品由區供銷社統一配送,實現店里的商品城里的車子送來,店里的銷售模式城里的商場帶來,一切按照城里超市的經營模式來,使農民像城里人一樣享受到城里購物環境。
⑥ 開展定期抽檢,提高農村食品質量。根據當前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衛生質量問題、上市食品衛生質量投訴情況以及季節性消費特點,有重點、有目的地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在農村食品批發店開展定期的抽檢,對于抽查檢測不合格的商品,一律予以查封,并追溯源頭,對問題嚴重的商品,要責令其退出市場。
⑦ 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執法效能。適當增加執法隊伍人員編制,保證有足夠的市場執法力量維護社會主義食品市場經濟秩序;同時與工商等部門建立長效聯系制度,及時溝通信息,資源共享,相互關注各部門查處的熱點信息,形成執法合力。此外,應廣泛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動員協管員協助我們開展食品安全的監督,以彌補執法力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