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劍
對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違法行為,依法實施行政處罰,是食品衛生監督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食品衛生安全、維護正常的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的有力手段。2004年,南通市衛生監督所共承辦了237起一般程序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案件,現分析如下。お
1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2004年南通市衛生監督所承辦的237起一般程序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案卷。案由、案件來源等按照《全國衛生監督機構工作規范(2001年版)的方法分類。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江蘇省食品衛生條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お
2結果與分析
2.1案件來源
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案件占62.9%;監督抽檢發現的占22.4%;社會舉報投訴的占14.3%。可見大部分違法案件的發現還要靠衛生監督機構主動出擊。隨著群眾食品衛生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有關食品衛生方面的舉報投訴也將成為違法案件的重要來源(表1)。お

2.2違法主體分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快,數量不斷增加。一些經營者片面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衛生管理和衛生設施上的投資是能省則省,造成食品衛生隱患。某些食品批發零售業、食品攤販、食品生產加工點的經營者由于食品衛生知識的缺乏、法律知識的淡薄,導致無證經營、未及時核換證、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食品、經營劣質奶粉。一些職工食堂、學校食堂由個人承包經營,導致食品衛生管理水平下滑。本所承辦的237起食品違法案件違法主體分類見表2。

2.3案由分類
在日常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中,有無衛生許可證、食品生產經營環境(場所)是否符合衛生要求、有無必要的衛生防護設施、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是易查出問題的環節,違法事實容易認定,調查取證相對簡單,能及時得到立案查處。2004年,我所在開展水產品、豆制品、鹵菜、奶粉的專項整治活動中查出了一批大案、串案。其中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衛生要求)食品案占22.36%;生產經營不符合營養(衛生)標準的嬰幼兒食品案占5.06%(表3)。 お

2.4罰種分類
罰款是運用最多的處罰種類。2004年承辦的237起處罰案件中,234起采用了罰款。罰款金額最低500元,最高40 000元,共計525 100元,平均2 244元。我們在執法中本著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確定罰款金額主要根據違法情節、后果,并適當考慮被處罰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避免以罰代管、濫施處罰(表4、表5)。お


2004年承辦的237起處罰案件中,僅1起實施了沒收違法所得。原因是實踐中,由于衛生監督執法取證手段、工具等多方面原因,對無證經營、生產經營禁止食品的取證工作不易到位,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對非法所得的認定困難。
在237起食品衛生處罰案件中,229起自動履行,占96.6%;強制執行案1起,占0.4%;無法執行7起,占3.0%。無法執行的案件是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后,被處罰人逃逸,使行政處罰案件難以執行。
對無證生產經營食品的單位或個人,我們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中告知其擬予以取締,而最終的行政處罰決定再根據具體情況,不是一刀切。對一些有能力、有條件整改、態度配合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對其進行食品衛生法宣傳教育和相應的處罰后,使其合法生產經營。お
3討論
總結2004年食品衛生處罰案件,我們認識到:① 進一步加大衛生執法力度,從快、從嚴處理群眾反映大、危害嚴重、影響大的大案要案串案,并加大處罰幅度,以警示不法慣犯,提高法律的威懾力。
② 嚴格按照國家創建衛生城市標準,制訂合理的培訓目標,提高相對行業單位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對食品衛生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程度,增強其遵紀守法意識,促其提高自律和誠信水平。
③ 在加強衛生監督檢查的同時,不斷加大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宣傳的深度和廣度,樹立衛生監督執法的威信,使食品生產經營者能夠遵法守法,自覺履行義務,達到衛生監督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 進一步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嚴格準入要求,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食品衛生管理水平。
⑤ 善于從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檢查發現的表象中發掘線索,加大源頭打擊力度,增強追根溯源能力,重處一批社會危害嚴重、群眾反應強烈的大案、要案。
⑥ 充分利用快速檢測儀器等設備,著力提升食品衛生監督執法的技術水平,增強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大案要案的能力,提高執法辦案的質量和效率。
⑦ 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使之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