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位于甘肅隴南市西北部,白龍江中游。山清水秀,資源豐富,物產眾多,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聚集。

宕昌有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為代表的紅色旅游資源,有以官鵝溝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代表的綠色生態資源,有以宕昌國遺址和羌藏民族原生態習俗為代表的古色資源。宕昌縣集紅、綠、古三色旅游資源于一身,是鑲嵌在中國西北大地的一顆耀眼明珠。
官鵝溝景區內山嶺重迭、幽谷縱橫、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飛濺、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參天,四季色彩變幻無窮。春天野花競發,爭奇斗艷;夏日綠陰蔽日,了無暑意;秋來楓葉紅遍,層林盡染;冬則白雪覆地,瓊花玉樹,冰柱、冰掛、冰瀑晶瑩玲瓏,構成一幅幅精美畫卷,實為賞冰玩雪之勝地。

在官鵝溝自然風景區的茫茫林海中,棲息著毛冠鹿、蘇門羚、黑熊、藍馬雞、褐馬雞、森麝等30余種珍稀動物,生長著云杉、冷杉、油松、落葉松、華山松、檜柏、櫟類、樺木、白楊等喬木、灌木,有牡丹、五角楓、芍藥、野丁香、黃楊、虞美人、馬蘭花、杜鵑等花種,是一個天然動植物園。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哈達鋪位于宕昌北部,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一、二、四方面軍先后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分別到達哈達鋪。黨中央在這里作出了把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建立了以哈達鋪為中心的隴南革命根據地。
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由7處革命遺址構成。占地面積5 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 400平方米。它是甘肅省長征途中革命文物陳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故址。現已被國家列為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重點建設“紅色旅游”景區之一。

宕昌縣還有深厚而獨特的古色及民俗旅游資源。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西周時為羌人居地。三國時鄧艾伐蜀過境。公元424年,羌族首領梁勤建立宕昌國,歷時142年。明清時由土司統治。宕昌國遺跡至今保護完好。官鵝溝、大河壩兩條溝內的藏族同胞是古羌人的后裔,服飾和生活習俗至今保留著古宕昌羌的原生態鮮明性。他們居住著古老的榻板房,吹奏著憂怨的羌笛。婦女們穿著自己民族的特色服裝,也用最古老的方式歡迎遠方的客人。香醇的青稞酒,熱騰騰的手抓肉加上主人熱情的祝酒歌,以及熊熊篝火,令游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

宕昌縣的紅、綠、古三色旅游是集感官享受與心理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是進行科考采風和藝術創作的最佳基地。目前已被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掛牌授于美術寫生基地,被甘肅省現代攝影學會授予全省攝影創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