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娟
1914年冬天,蔡和森和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且志氣相投。放了寒假,蔡和森從長沙回到家里,告訴母親葛健豪,長沙有個“女子教員養習所”,是專為女子教育培養師資的一所速成學校,只要有高小文化基礎就可以報考,學校還免收學費和膳費,畢業后就能從事女子教育職業。這時,與封建頑固的丈夫分居的葛健豪聽了,心里一亮。她早就想送三女兒蔡暢去受教育,自己也想學習新知識,以便能自食其力,現在機會終于來了!不過她想到自己年已53歲,對上學不免有些猶豫。剛好大女兒蔡慶熙在婆家守寡,葛健豪索性把她們母子也接回來,讓她們一起去上學,將來好自謀出路。于是,葛健豪毅然變賣了嫁妝,帶著兩個女兒和小外孫,三代五口人,來到長沙,開始了共同求學之路。長女蔡慶熙入了速成班,三女蔡暢入了初小班,小外孫也進了幼稚班。然而當她來到湖南女子教員養習所報名時,學校見她年紀這么大了,還拖兒帶孫的,不讓她報名。她很氣憤,一張狀紙告到長沙縣衙。知事讀了她的訴狀,心想:“這婦人年紀確是大了些,但不知她是不是有真才實學?如能跟得上班,就讓她就讀?!边@位知事是清末秀才出身,思想比較開明,喜歡吟詩對句,便以出對子來試一試葛健豪的文化根底。他抬眼見到縣衙對面是清靜庵,脫口吟出上聯:“左和尚,右尼姑,何能清靜?”要求葛健豪當場對出下句。
葛健豪中年時曾跟兒子蔡和森到私塾伴讀,對作詩撰文早有一手。她見知事出對考自己,略略一想,坦然對道:“上觀音,下羅漢,各自修行。”
知事一聽,暗暗吃驚,這婦人別看她年紀大,卻是才思敏捷,對出即答,出口成章,頗不平常。但他還想考她一考,于是又出一難對的上聯:“李太白春夜宴桃素,桃花太紅李太白?!贝松下撌孜睬擅畹毓谝蕴拼笤娙死畎椎淖郑獙ο侣撾y度頗大。葛健豪細細推敲一會,靈感一動,朗聲答道:“柳如是良宵攀松柳,松陰如斯柳如是”。
柳如是系清代江南歌妓,名噪一時。她這下聯對仗工整,意義貼切,恰到好處。
知事聽罷,佩服不已。他看過她申述讀書的理由,覺得她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婦人,連聲稱贊:“了不起,了不起!”說完,大筆一揮,在訴狀上寫了一首詩贊道:
理想遠大實可贊,女士心堅不畏難;一家丁口皆留下,此言千金也不賣。
葛健豪接過訴狀一看,原來是謎詩四句,且明白其中的謎底,便高高興興地到女子教養所報名求讀去了。
讀者朋友,你能猜出這首詩里藏哪四個字嗎?
※謎底在本期內文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