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心研
為了打贏2008年選戰,民進黨重新展開權力布局,并加緊以“入聯公投”拉選票,但選情依然悲觀。
在民進黨一片“擁戴”聲中,陳水扁于10月11日宣布再度出任該黨主席。“回鍋”的陳水扁重新展開權力布局,凝聚黨的團結,試圖為目前黨內的權力爭斗紛擾畫下句點,為打贏2008年選戰做好準備。
游謝斗導致群龍無首
民進黨最近剛度過一個凄涼的2l歲生日。為了一個“正常國家決議文”,黨主席游錫堃和'08臺灣領導人選舉參選人謝長廷爆發激烈斗爭。游雖有“臺獨”基本教義派力挺,仍不敵以陳水扁為首的黨政系統,落得灰頭土臉下臺。民進黨陷入群龍無首的尷尬處境。
事實上,謝長廷與游錫堃素無恩怨,兩人同是民進黨創黨元老。游在候選人黨內初選落敗后,原應回歸黨主席的本分,全力為黨的參選人抬轎,但奇怪的是,游卻是反其道而行,大扯后腿。他力主臺灣應“正名制憲”,并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意圖牽制主張“憲法一中”的謝長廷。
“正常國家決議文”除了“正名”“制憲”以外,還另增“破除憲法一中”字眼,擺明就是反對謝長廷所說“臺灣現狀是憲法一中,必須遵守”的描述,試圖阻斷謝往中間靠攏的路。游錫堃本身也不諱言,“正常國家決議文”是用以約束謝長廷。
游錫堃因特別費案遭起訴后就已宣布將辭去黨主席一職,但同時又聲稱要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后才走人。游不能認清自己的角色,對謝長廷造成極大困擾。因此,當游公開宣布請辭后,謝就開始強勢逼退,并直言表示不應慰留,“否則會被國民黨批得體無完膚。”
民進黨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具有黨綱性質,這讓亟欲擺脫深綠糾纏、往中間路線邁進以爭取多數支持的謝長廷備感壓力。然而,謝長廷并不愿與游錫堃正面交鋒。他只好通過陳水扁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修正版”脫身,藉模糊的文字游戲,將“正名制憲”界定為“未來式”,希望能對基本教義派有所交代。
陳水扁“臨危受命”
“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兩個版本,“游版”比“扁版”激進。前者有立即碰觸紅線的危機,而后者陳水扁因為有美方施壓,不敢過于冒進。雙方相持不下,最后在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對決。在府、院、黨各方全力動員下,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共識版”,以壓倒性多數擊退了“游版”。

在民進黨“全代會”充滿肅殺氣氛的對決中,游錫堃幕后運作的版本雖然大敗,但以他為代表的“臺獨”狂熱分子一點都不服輸,“戰斗力”依然十分旺盛。他們強烈要求謝長廷表態——謝主張“和解共生”,并堅持目前臺灣“憲法”所規定的“一個中國”體制,而且謝在高雄市長任內推動與廈門的交流等等,都被深綠陣營批為“不夠綠”的鐵證。
2000年臺灣選舉中,陳水扁已經提出“正名制憲”的政見,得到綠營全力支持。但陳水扁當選后又提出“四不一沒有”(不宣布“臺獨”、不更改“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推動“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深綠陣營大呼上當。2004年陳水扁競選連任,深綠“含淚投票”,表示“愿意再給扁一次機會”。
眼看陳水扁八年任期就要過去,深綠陣營認為,陳水扁除了在島內搞“去中國化”等“虛招”以外,“正名制憲”仍是遙遙無期,這讓他們相當不滿。日前宣布退出民進黨的前“立委”沈富雄指出,深綠不僅不可能再次“含淚投票”,甚至很可能埋下民進黨分裂的種子。
在內外交逼情勢下,謝長廷以“憂憤成疾”為理由,未出席“全代會”,之后的兩周也避不露面。這場帶有哀兵姿態的政治病,主要是為了躲避基本教義派的猛烈炮火。
這個時候,謝長廷只能寄望陳水扁能以黨主席的高度,排解“深綠”對他的壓迫。
“魚幫水、水幫魚”
陳水扁、謝長廷同屬“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后各自在臺灣政壇展身手。為了參選臺北市長,這兩位臺大法律系畢業的前后期同學,曾經爆發了一場“長扁之爭”,后來陳水扁因獲得黨內“新潮流系”的力挺而在黨內初選脫穎而出。從此,兩人的政治生命被改寫——陳水扁從臺北市長轉戰“總統”,謝長廷南下發展,先是當選高雄市長,后獲扁拔擢出任“行政院長”。在這第一個“扁長共治”時代,謝長廷的“閣揆”之路并不順遂。在扁壓制下,謝無法盡情揮灑,最后兩人因兩岸政策歧異不歡而散。
陳水扁回任黨主席后,又開啟另一階段的“扁長共治”時代。陳水扁兼任黨主席,是目前黨內各派系的共識,因為陳水扁在位可以制衡黨內獨大的“謝系”;而謝長廷雖然過去與陳水扁有怨結,但基于現實考慮,謝也樂觀其成。
民進黨“立法院”召集人柯建銘指出,長扁兩人現在是“魚幫水、水幫魚”。扁當然希望謝當選,否則包括他和他太太、女婿等的貪污弊案將難逃秋后算賬;謝則指望扁啟動“國家機器”全力輔選。不久前,謝還公開表示若他當選,將對特別費案涉案者進行大赦,雖有放扁一馬的暗示,其實也是對扁的一種牽制。
臺灣政界人士普遍認為陳水扁黨主席干不了多久,因為明年初的“立委”選舉與緊接而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都沒有絕對的把握。
日前退出民進黨的前“立委”沈富雄表示,他很同情陳水扁,因為黨內沒有人要當、也沒有人敢當黨主席。明年1月12日“立委”選舉結束,如果民進黨大敗,黨主席勢必要下臺。而按照目前情勢發展,民進黨只是在做三分之一席次的保衛戰,毫無席次過半的勝算。
可以確定的是,現在的民進黨主席是個苦差事,陳水扁對這種情勢看得很清楚。在黨內勸進聲中,他雖然沒有扭捏作態拒不接受,但他要大家和他“一起承擔”,意思是若未來兩次選舉輔選失敗(可能性極高),黨內不能歸咎于他。
沈富雄透露,他曾經私下跟陳水扁會面,扁一再提到,他打選戰的方式是先穩住“深綠”基本盤,再慢慢試圖往中間移動。沈指出,謝長廷目前面臨的局面并沒有那么簡單。以扁長兩人分工,應該是扁顧“深綠”,讓謝偷偷往中間移動。可是,謝如果往中間移動,“深綠”這一塊勢必反彈導致后院失火。也就是說,謝想兼顧魚與熊掌,既得到中間選民支持,又獲得“深綠”選票,費時費力,很不容易,這是謝長廷選情悲觀的主要原因。
“公投”拉選票
2004年“大選”,民進黨透過“公投綁大選”方式,讓陳水扁“有驚無險”連任(當然還有兩顆子彈)。這次民進黨又想重施故伎,提出在明年總統選舉當天,一并進行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希望藉此激勵綠營士氣,主導選戰,保送謝長廷上壘。
國民黨的選戰主軸是“拼經濟、顧民生”,這是國民黨的強項,但執政破敗的民進黨顯然不愿隨著國民黨起舞,因而另辟“公投”戰場。由于“公投”議題在臺島內外炒得夠熱,國民黨也在跟進。
有臺灣媒體分析說,國民黨推出“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公投案”抗衡。國民黨試圖魚目混珠,因為多數民眾對只有一字之差的“入聯”或“返聯”公投的實質內涵并不見得了解。國民黨的選舉策略就是硬跳上民進黨的舞臺,“拿香跟拜”,不讓民進黨獨占“公投”主場優勢。
媒體爆料,馬英九身邊人士透露,美方本來并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公投”,但美方考慮到如果沒有“返聯公投”抗衡,“入聯公投”一枝獨秀,很可能獲得多數通過。于是,美國有意讓“返聯公投”牽制“人聯公投”,最后很可能造成美方樂見的兩種“公投”無一方過半的結果。
藍綠所謂的“公投”,其實都是為了拉選票。因為最后就算是全臺灣2300萬人一致投票贊成加入聯合國,聯合國也不會對臺灣敞開大門。
擁有“執政”優勢的民進黨近日頻頻釋放利多政策,包括大降企業營業所得稅、對低收入戶采取補貼政策等,為大選綁樁的意圖相當明顯。但沈富雄分析認為,馬謝對決中謝居劣勢,“謝必敗無疑”。
他認為,首先臺灣人民不再接受“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下屆“國會”,民進黨“立委”席次只會比現在更差,不會更好;其次,在兩岸政策方面,民進黨在戰術上的躁進和盲動,會嚇跑中間選民。
臺灣輿論認為,明年臺灣領導人選舉,從目前情勢看,馬英九雖有人氣上的優勢,但仍有許多變量。以民進黨之精于選舉,在最后階段不無可能再度制造比“兩顆子彈”更勁爆的手段,讓國民黨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