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AMD(超威半導體)是世界第二大芯片制造商,為世界各國的電腦提供價廉物美的CPU(中央處理器),是目前處于絕對壟斷地位的INTEL的唯一強勁對手。2006年,AMD憑借在64位微處理器上的技術優勢,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取得了驕人的市場份額,由幾年前的7%左右勁升至目前的25%以上,按常理來說,AMD公司的股價應該有不錯的表現吧?
但事與愿違,雖然AMD市場份額急劇擴大,但業績卻不再好轉,甚至傳言陷入了財務危機,股價在過去一年下挫了60%,投資者荷包縮水約100億美元。由于AMD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相關的私募基金對AMD拋出了繡球,希望能收歸旗下,但AMD未必肯屈服。
1971年,INTEL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CPU4004,如今過去了30多年,CPU的性能始終以摩爾定律遞增,現在的一臺電腦,相當于10年前的小型工作站。電腦正以前所未有的應用改變著世界的一切,不但生產、國防、教育、文化等行業離不開它,連個人也離不開它。
我們需要電腦來工作、來娛樂,電腦里面至少得有一顆CPU,只有兩種選擇,要么選擇INTEL的芯片,要么選擇AMD的芯片。高科技產品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只要誰搶占了壟斷地位,誰就可以呼風喚雨。微軟公司的視窗操作系統是世界電腦用戶的必然選擇。LINUX如今雖然價格比較低,但人們并不習慣,還是習慣使用視窗操作系統。
你可別小看這小小的電腦操作系統,微軟投入的研發費用至少幾十億美元,相當于一個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這并不是小公司所能承擔的,甚至于大型跨國公司都主動放棄在這一領域的競爭。以前,IBM、摩托羅拉、松下與日立等公司也生產CPU,后來也沒戲了,如今只有臺灣地區的威盛還生產少量的低功耗CPU,當然其性能還遠不及INTEL與AMD的同類產品。
AMD由于打破了INTEL的技術壟斷,為自己的發展帶來了一絲曙光。AMD憑借皓龍處理器的良好表現,搶占INTEL的大本營服務器芯片份額。后來,AMD又首開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無縫移植32位、64位計算優勢的技術,并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64位CPU。2005年,AMD再開行業之先河,推出了雙核處理器。
AMD以產品性能的強勁表現,向固若金湯的INTEL陣地發動了猛攻,雖然無法撼動INTEL的根基,但也有不少斬獲。惠普、戴爾、聯想、神舟紛紛投入AMD的懷抱,其市場份額也急劇上升。但AMD要想獲得勝利,還為時尚早,AMD雖然搶占了技術優勢,但也只是暫時的,INTEL憑借幾十年來的深厚沉淀,要想奪回技術優勢寶座應該是輕而易舉的。
INTEL不但及時地跟進推出了雙核處理器,而且于2006年11月14日又推出30多款技術更領先的四核處理器。INTEL繼續推進“高檔與低檔全面出擊”策略,推出了具有良好性價比的64位賽揚處理器,這一招有效地遏制了AMD在64位處理器的強勁銷售勢頭。INTEL不但價格全面跟進,而且大做廣告,繼續籠絡電腦生產商,擺出“一字長蛇陣”,這可讓AMD犯愁了。
AMD原以為只要投巨資研發,搶占技術優勢,即可得到市場的青睞。但事與愿違,雖然AMD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苦于對手太強大,根底太深,無法以閃電戰將其擊敗,而打持久戰又非AMD的長項。由于資金吃緊,另外低價格也削弱了AMD的利潤,于是業績達不到預期,被市場拋售在所難免。
AMD與INTEL的這場苦戰給了我們許多啟迪:高科技產品的投入巨大,市場風險極大,事先要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有超過90%的小型高科技公司以失敗告終。與高技術巨頭競爭,不但要搶占技術優勢,而且要做好營銷,形成產品銷售聯盟,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短信代碼:0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