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威
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似乎就“生于憂患”之中,災難每天都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它跨過國界,不分貧富,無論你是何民族、年齡、職業、階層都有可能在瞬間到來的危險面前變得無能為力。貿易全球化帶來世界普遍的經濟增長,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不斷提高。但這個世界人為的、自然的威脅并沒有消除;同時,人也在種種災難中洗滌心靈,揚善除惡、匡扶正義。災難使人性中的善意與良知空前的激發出來。
災難面面觀
火災火災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容易引發的。我國每年發生大小火災20萬起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十幾億元,數千人因火災而傷亡。
2004年2月15日,一個名叫于洪新的人,隨意丟棄一個小小的煙頭,卻引發出吉林市中百商廈特大火災。熊熊烈火,挾帶著因燃燒產生出的陣陣毒氣,瞬間就奪走了53條生命,70多人受傷。
據記載,中國最大的城市火災是1201年的杭州大火,燒遍了城內城外10余里,58097家的房屋變成一片廢墟。
爆炸爆炸作為一種危害和損失較嚴重的事故,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巨大損失,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
2001年3月6日,江西省萬載縣芳林小學發生爆炸事件,引起教學樓倒塌,死亡41人,傷27人,恰逢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爆炸事故,發生在1626年2月,北京干茶廠火藥起火爆炸,炸塌房屋10900間,死亡3000多人。
恐怖襲擊20世紀90年代以來,恐怖活動在全世界不斷蔓延,世界各國相繼遭受到不同規模的恐怖襲擊。
美國“9.11”恐怖事件剛剛過去,接著又發生了造成5人死亡,17人發病的炭疽郵件襲擊。在全球恐怖活動泛濫的今天,中國不可能是一片凈土,新疆地區曾發生多次恐怖襲擊事件。1992年,烏魯木齊市發生“2.5”公共汽車炸彈爆炸事件;1997年2月25日,該市再次發生爆炸事件。
有毒物質泄漏因泄漏導致大量有毒物擴散,造成人員中毒、環境污染。人們談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和印度博帕爾市毒氣泄漏事件,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輛載有35噸液氯槽罐車與一貨車相撞,造成氯氣大量泄漏,毒害氣體的擴散致使28人中毒喪生,350人入院治療,周圍1萬多鄉鎮居民被迫緊急疏散。
水災、空難、礦難、海難、建筑物坍塌以及鐵路、公路、航運等交通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給社會制造麻煩,造成損失,甚至奪走人們的寶貴生命。尤其是礦山災難,近年來,在我國一直是重災區。例如:2001年~2003年,在全國范圍內,僅僅是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就有26起,1476人在事故中喪生。
不可遺忘的沉重代價
“泰坦尼克號”客輪的悲慘命運,人們至今記憶猶新,不可忘懷。無論是自然災難,還是人為的禍害,對人類和社會均造成巨大的破壞,甚至影響到人類社會的進程,世界格局的改變。
60多年前的一場世界大戰,參戰國達61個,卷入戰爭的人口17億人,戰火蔓延亞、非、歐三大洲,造成傷亡人數9000萬,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其中,中國軍民傷亡達2000萬人,損失財產1000億美元以上。人類為此次大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戰后形成的兩大陣營進入長期的冷戰狀態。
2006年8月21日,莫斯科一家市場發生爆炸,造成10人死亡。禍不單行,22日,170名乘客又在客機失事中喪生,兩天內就有近200人遇難。緊接著,25日和26日,圣彼得堡的圣三一大教堂和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劇院相繼發生火災。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一場7.8級的地震,頃刻之間使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24萬多人喪生,36萬多人受重傷,70多萬人受輕傷,15886戶家庭解體,遺留下來3675位孤寡老人,4204個孤兒,數十萬居民轉眼成為失去家園的難民。
20年前一場森林大火,我國大興安嶺過火面積達101公頃,燒毀木材85.3萬立方米,房屋61.4萬平方米,5萬多人無家可歸。
困難中人類需要友愛
當災難降臨,人們要有勇氣面對。同時,在巨大災難中也檢驗了人類的良知,展現出同為人類,同為地球居民的友愛互助風尚。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的蘇門答臘島附近發生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震中9級,巨大的海底地震引發更瘋狂的海嘯撲向印尼群島,受災地區遍及亞洲和非洲20個國家。遇難者近30萬人,190萬人無家可歸。
許多國家出于普遍的人類同情心,紛紛向印度洋沿岸災區捐款,派遣救援隊,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受邀前往印尼參加救災峰會。
一場世紀的災難,催生一場世紀性的國際大救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這場災難要求空前的全球性的反應。這是一場造成罕見的人類集體死亡的災難。”中國是最快向災區派出救援隊的國家之一。中國國航取消正常航班,免費運送前往印尼救災物資。
一年半時間,國際社會向印度洋地震海嘯災區提供了總計135億美元的救援款,無論從國際社會的反應速度,還是援助力度,這次對災區的救援堪稱史無前例。這場大救援折射出人類群體團結互助、擺脫困境的不屈精神。
中國政府對災區捐助逾12億元,民間援助海嘯災區捐款近5億元。
2006年6月19日,珠海海面狂風大雨,能見度極低,正在行駛的高速客船“東區1號”與客船“新輪85號”發生碰撞。“東區1號”嚴重受損,船頭慢慢仰起,海水迅速涌入,船體緩緩傾斜下沉。92名乘客命在旦夕,船長果斷宣布棄船,并組織乘客穿好救生衣。同時,將充氣筏拋入海中,有秩地組織老人和小孩先上救生筏。
接到“東區1號”發出的救助信息,海事、武警、公安、漁政等部門十幾艘船艇立即趕往事發海面,迅速展開救援工作。分流、轉移、安撫一切做的有條不紊,不到30分鐘,86名乘客及6名船員被安全轉移營救。這是珠海建市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海上突發事故,92人全部脫險,沒有出現任何傷亡。面對突發的險情,健全的救援機制,保障了這次救援行動具有完善快速的反應能力。
2003年11月3日凌晨,湖南衡陽一棟8層的商居樓發生特大火災。經消防官兵的努力,成功地疏散了492名群眾,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然而,滅火兩個多小時后,建筑物發生坍塌,在現場進行滅火的20名消防官兵犧牲。令人震驚的是,事故調查結果表明,這棟大樓從工程規則到竣工驗收,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大樓的質量問題,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種種悲慘的公共災難,從另一方面警示人們要珍惜生命,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提高人類自我保護及預警預報的能力,營造與大自然共生存、協調發展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