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白酒業可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資源型產業。老百姓不但愛喝白酒,而且把高檔白酒當成禮品,白酒深受消費者喜愛。在資本市場,白酒類股票也被投資者追捧,貴州茅臺股價高高在上,曾經達到每股百元以上,如果按股價復權計算,每股早就達到了好幾百元。另一白酒巨頭五糧液股價也翻了幾番。
湘酒鬼也是白酒股,股價也曾經高高在上,但最近幾年經營不景氣,每股股價在2005年中慘跌至2元多。可誰曾想到過,酒鬼酒曾與茅臺、五糧液并駕齊驅,享譽中外,到底是什么導致了湘酒鬼的衰落?
湘酒鬼的前身是吉首酒廠,該廠原來只不過是一家地區小廠。自治州后來由于搞活企業,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再加上極佳品質與獨特的瓶型,迅速在湖南打響,到1989年被譽為“湖南雙寶”之一。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股價曾達每股40.20元,后來由于經營不善,使股價暴跌,最低只有每股2.25元。
到底是什么害了湘酒鬼?在上市前經營搞得紅紅火火,一旦上市后經營便急轉直下,難道是上市害了湘酒鬼?按常理來說,企業股票上市只會有益,注入了資金,發展就會更快,但湘酒鬼在深交所上市卻不是這樣。
自從湘酒鬼上市后,募集了資金,有了錢自然好辦,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花錢確實容易,但要產生穩定利潤卻很難,湘酒鬼業績開始表現較好,但時間一長,各種問題就暴露無遺。
酒鬼酒的品質不錯,包裝也極具鄉土特色,只是市場營銷那塊沒有深耕細作,最后與代理商鬧矛盾,影響了士氣。另外湘酒鬼廣告也做得少,該在廣告上花錢卻不肯花,貴州茅臺與五糧液的廣告滿天飛,時間一久,貴州茅臺與五糧液自然領先。
湘酒鬼產品營銷開始還有所建樹,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了分銷網絡,消費者對品質也有口碑。但畢竟太分散,缺乏統一部署,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滲透,最終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逐漸萎縮,直至停業。
與此同時,貴州茅臺與五糧液卻突飛猛進,不但在全國建立了完善的經銷網絡,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專賣店,酒價也只見漲不見跌,業績優良,被投資者大力追捧。當然酒鬼酒與貴州茅臺缺乏可比性,茅臺酒畢竟出名早,底子厚,酒鬼酒比不上算是正常。
但五糧液與酒鬼酒卻在同一檔次,而五糧液為什么能經營得這么好?究其原因,五糧液的競爭力很強,在全國各地上上下下到處都能看到五糧液的產品與廣告,比如中檔酒金六福,高檔酒五糧液。
而湘酒鬼的高層管理人員早就無心經營了,資本高手巧借監管漏洞,非法挪用湘酒鬼4億多元資金,這一狠招卡死了湘酒鬼的脖子。沒有了足夠的資金彈藥,又如何維持運作,又如何保障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另外,湘酒鬼的多元化擴張也是一步錯招。
湘酒鬼為什么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內亂”,資金被占,無心經營;二是“外患”,對手強力壓制,被擠出市場。現在湘酒鬼只剩下一個空殼,急需妙手神醫前來救治。結果中糖旗下的中皇集團入主湘酒鬼。畢竟湘酒鬼做“文化酒”在業內做得不錯,但光靠這一點可能還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