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口氣與疾病
腥臭口氣如肺膿瘍、支氣管擴張病人因有大量膿痰,呼吸時會散發(fā)一種腥臭氣味;又如文生氏螺旋體及梭狀細菌感染的口腔炎,會呼出“爛魚樣腥臭”氣味。
惡臭口氣如胃熱偏盛,牙周發(fā)炎、溢膿,口腔黏膜糜爛以及齲齒的齲洞中食物殘渣腐爛發(fā)酵,化膿性扁桃體隱窩處有積膿,都會在呼氣時散發(fā)惡臭氣味。
膿臭口氣萎縮性鼻炎、副鼻竇炎、鼻腫瘤或鼻腔中存在異物,由于局部發(fā)炎,分泌物增多,內有較多的膿液和壞死組織及大量細菌,用鼻子呼吸時,會散發(fā)出令人不快的膿臭味。
酸腐口氣消化不良或飲水不潔所致的胃炎,食物在胃內滯留發(fā)酵時,通過打嗝和暖氣,會散發(fā)出酸腐氣味。
爛蘋果口氣這是一種酮體的氣體。酮體是脂肪代謝的產物。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糖利用減少,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又來不及氧化和排出,這樣,血酮的濃度便明顯增高,呼出的口氣就會有爛蘋果味。
鼠臭口氣肝功能嚴重損害發(fā)生肝昏迷的病人,其呼氣中常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鼠臭氣味,醫(yī)學上稱之為“肝臭”。其他重癥肝病也會出現(xiàn)。
(劉誼人摘自《健康生活報》)
少飯多菜不利健康
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吃菜比吃飯多。更有一些過分關注自己身材的女性,把“少飯多菜”奉為減肥的“至理名言”。從科學營養(yǎng)的角度來講,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其不利。
米飯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既經(jīng)濟又能直接轉化的熱量營養(yǎng)。從人體的物質結構來說,人體以及身上的器官99%是由水組成的,碳水化合物正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再從消化學的角度來說,在合理的飲食中,一天人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60%來自于碳水化合物。米飯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飯也有著其他營養(yǎng)成分不可代替的必需性。
長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的菜,對身體健康極其不利。有些人認為多吃蔬菜不是壞事,但蔬菜是“吃”油的。許多蔬菜是用過多的烹調油炒成的,有的菜就像泡在油里。這樣吃下去,也很容易得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病。長期吃大量蔬菜對身體也有很多危害。
營養(yǎng)學家同樣也不贊成絕對的“多吃飯少吃菜”的觀點,提倡主食與副食科學合理搭配,主食、蔬菜、葷菜和水果,其中主食要占絕對的比重。此外,還要看每個人所處的生長階段。青少年正在長身體階段,活動量也大,和中老年人相比,主、副食搭配的比例就應有所不同。
(王景義摘自《當代健康報》)
吃蛋黃到底好不好
人們多以為雞蛋當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白中,實際上,蛋清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1%左右,水分卻占88%之多。而脂肪多集中在蛋黃部分,蛋清的脂肪含量僅有0.2%。蛋黃中的脂肪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欖油當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對預防心臟病有益。
維生素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寶貴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維生素E和維生素K。這些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在蛋清當中根本沒有它們的痕跡。就算是水溶性的維生素B族,也大多數(shù)存在于蛋黃當中。實際上,蛋黃中那種淺黃的顏色,有一部分就來自于核黃素的顏色,而核黃素就是維生素B,它可以預防嘴角開裂、舌炎、嘴唇疼痛開裂等常見病痛。
微量元素同樣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大量的磷,還有不少的鐵。同時,雞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來自蛋黃,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膽堿,幫助合成一種重要的神經(jīng)遞質——乙酰膽堿。所以,嬰兒的第一種輔食,往往就是雞蛋黃。蛋黃對孩子補鐵有益,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也有益。
(牟大裕摘自《搜狐健康》)
豬肝不要炒得太嫩
很多人都把豬肝炒得嫩不嫩作為衡量好吃不好吃的標準,甚至還有人愛吃還帶血絲的豬肝,這是不可取的。
豬肝的確是高營養(yǎng)肉食,但食用時切不可只顧鮮嫩可口,把豬肝下鍋就裝盤,這樣不但難以殺死豬肝內的某些病原菌或寄生蟲卵,同時也不能有效地去除豬肝中的某些有毒物質。
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毒物中轉站與解毒器官,各種有毒的代謝產物和混入飼料中的某些有毒物都會集聚在肝臟中,經(jīng)肝臟解毒由腎臟從尿中排出體外。倘若肝臟中的毒性物質未能排凈或解毒功能下降,一些有毒物質就會殘留在肝臟中,誘發(fā)疾病。如果豬肝炒得太嫩來吃,某種意義上也就等于吃了這些殘留在肝中的有毒物質。
(孫芹摘自《衛(wèi)生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