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
剛過世的葉利欽在執政時,有人問克里姆林宮內一位清潔工人對自己工作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的工作和葉利欽的工作其實差不多,他是在打理俄羅斯,我是在打理克里姆林宮,每個人都是在自己分內做好自己的事?!彼f得輕描淡寫,又理直氣壯。
你或許未聽過這故事,但這位清潔女工敬業樂業的精神,大家不應該陌生。香港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過去我們能夠以小勝大,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憑借的正是每個人不論行業貴賤,不論職位高低,都盡力做好自己這份工的專業精神。
香港不乏“做好那份工”的故事,大家應該還記得兩個月前,西鐵一個車廂的車頂在隧道內起火的事件。當時,列車車長指示乘客如何逃生后,立刻返回車廂,由車頭走到車尾,查看乘客是不是已全部離開,還把車廂內的滅火筒搜集起來去救火。他為何要這樣做?因為他覺得這是車長的責任;他覺得要做好車長這份工,就應當這樣做。事件中,又有乘坐列車的一位警員逆人流而上,協助乘客疏散,他沒有考慮自身安全,一心只想安排乘客安全疏散,只想做好警察救急扶危的工作。當日更有樹仁大學新聞系學生折返現場,拍得第一手圖片被全港報刊頭版刊用,尚未正式成為記者的他,已竭盡所能去做好記者這份工。
我聽過一個訪問,是電影《無間道》其中一位編劇(莊文強)的訪問。他說在拍攝《無間道》時,他除了寫劇本,更參與美術、燈光、攝影,甚至音樂的構思,以追求自己作品的完整性。他覺得如果每一位編劇都愿意與導演及其他工作人員做類似的溝通,編劇的地位獲得尊重并非難事。他一有空閑便會密集式地看書和欣賞大師作品。《英雄本色》他看了百多次,《教父》一二集看了六七十次,借以揣摩其他人的造詣。他的故事或許沒有英雄故事的偉大、動人情節,但他同樣受人尊敬,因為他處事專業,因為他做好自己的工作。
香港人必須持有這樣的專業工作態度,才能無懼全球競爭,才能立足于21世紀。面對全球競爭,一個有專業態度的人會不斷問自己:“我是否做好我的工作?”
(董校兵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