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普
幾位探險者在一個荒涼的孤島上發現了一種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們是一種100%靠其他動物的鮮血來維持生命的可怕嗜血動物,已經成為了這個荒島的霸主。
然而令動物學家們不解的是,這個荒島上鮮血并不容易找到,而且三天之內沒有吸血的蝙蝠就會死去。那么,它們是怎樣生存下來,并發展成為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呢?
經過長時間的深入觀察,探險者驚奇地發現,面對著奄奄一息的同伴,這群面目猙獰的小東西,它們的無私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在找不到獵物的情況下,甚至會把自己腹中的鮮血反芻給沒有進食的同伴,以緩解它的饑餓。
吸血蝙蝠的援助對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緣關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無血緣關系的蝙蝠。不過,這些被援助的無血緣關系的同伴,必須以前也援助過別的蝙蝠,否則就不會得到援助。
這樣一來,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食物,繼而再用自己的鮮血來還清這筆感情債。這種互相幫助的特殊親密關系在那個荒島上持續了14年,而且還會持續更長時間。
這個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因為我們通常認為,動物世界中一直奉行著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夠生存壯大,正是因為顛覆了“叢林法則”,在同伴處于危難關頭,選擇了其他動物無法做到的“相濡以血”。
人生在世,其實也是生活在一個個集體當中的,無論家庭、單位或者社會。而生活在這一個個集體當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這樣那樣的危機。
在危難中選擇“相濡以血”,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大智慧,因為這是一個集體是否能夠渡過難關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楊松摘 圖/孫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