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喬生
在來美國之前,我和一個朋友有過爭論。他說,政府不應該管房子的價格,應該完全由市場決定,該多少價,就多少價,漲多少你都別管。我說,房子這個商品太特殊,價格太高會影響千百萬老百姓的生活,政府應該調控房價。
直到現在,我和朋友的爭辯也沒有結果。不過,美國人買房的情況倒是可以讓我們參考一下。
來休斯敦之前,我姐姐就和我們合買了一幢花園房子,用了14萬美元。如果你以為付清這筆錢,就可以安安穩穩住進去,那就大錯特錯了。姐姐說,此后每年還要付4000美元。我一聽眼睛就瞪大了,我們買房子,把房款付清不就行了,怎么每年還要再交4000美元啊?
經過姐姐仔細解釋,我才明白,在美國,并不是買下房子就萬事大吉了,而是每年還要交3%的地產稅。如果你這套房子買價是14萬美元,那你的地產稅就是4200美元,一分都不能少。這錢不派別的用處,專款專用,作為該地區的中小學教育經費,所以美國的中小學生是不用交學費的。有這樣一筆稅收擺在那里,要是美國也有“炒房”的人,像中國“炒房團”一樣,囤積十幾套房子,每套房子每年都有個3%,那他一定叫苦不迭。
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如果你的房子漲價了,地產稅也要跟著漲。打個比方,你買這套房子花了20萬美元,地產稅就是每年6000美元。兩年后,你的房子漲到30萬美元,地產稅就漲到每年9000美元。你感到非常委屈,我不賣房子嘛,還是住在里面,房子漲價跟我有什么關系?但是不行,你每年就是要多付3000美元。
有些美國人住著豪華的房子,因為賺錢多,也就不為這3%而擔憂??梢坏┧诵萘?,每年3%就會成為不小的壓力,有人可能就會把豪華房子賣掉,搬進房價相對便宜的房子里,甚至租房住。
據姐姐說,房主人65歲以后可以申請減免地產稅,但減免的幅度是有限的。美國人的退休年齡是62歲,這3年也是一個時間段。
經濟狀況一般的美國人,是不敢擁有多套房子的。多擁有一套房子,就多擁有一份隨時可能上漲的債務。所以,為了供一套好房子,只有努力工作。我想,美國人工作節奏特別快,可能供房子也是一個動力。
親眼見過一對夫婦,退休后把紐約近郊的別墅賣了,搬到僻靜的賓州去。那是一套白色的歐式房子,典雅美麗。天近黃昏,搬家的車停在門口,那對老夫婦還佇立在院子里,從此他們就要離開這處已經住了30年的房子。太陽像一個橘色的火球,落進屋后的一片林子里,那綠色的林子里頓時光芒四溢,把白色房子也映亮了。老先生拿出相機,想把夫人和這房子拍下來。夫人卻用手擋住了鏡頭,不想讓傷感的情景留在相片上。火球的光焰消失了,他們上車,離開。
這個情景難免讓人產生一些感嘆,但社會法則是殘酷的,它促成了社會上豪華房子的循環,同時也保證了中小學的辦學經費。個人的付出,為的是社會的進步。
(摘自《現代青年·細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