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祺
“2010年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能夠提供與GPS同等的服務。”

高調預熱
冉承其發言時,臺下的聽眾紛紛掏出相機,拍下PPT上展示的內容。在剛剛結束的“2007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冉承其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發言者,他是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的副主任,大家都想從他那里聽到更多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新消息。
此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公眾的視野中總帶著神秘的色彩,因為公眾總是將它與來自美國的GPS導航系統類比,GP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研制和應用,最初帶有濃厚的軍方色彩。由此,人們很自然地產生聯想,中國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介紹也一定“猶抱琵琶半遮面”。
但是,冉承其在導航論壇上的開放姿態,讓采訪他的媒體記者們感到意外。第二天,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奧運會期間發揮作用的新聞,出現在眾多媒體上,還有記者報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服務。“這個報道不準確,我是說從技術上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可以為世博會服務,但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計劃。”冉承其對《新民周刊》記者澄清說。盡管如此,冉承其還是很高興媒體如此關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高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知名度”已經被列入了他們的工作計劃。
“2009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實現區域服務,服務范圍是亞太地區。2010年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能夠提供與GPS同等的服務。”冉承其給出的時間表,是目前為止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應用進度最詳細的一次描述。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重要的亮相,將會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服務。除了空氣質量,北京奧運會運轉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地面交通,北京城市交通擁堵的狀況,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實時交通導航,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方法之一,這也正是導航產業爭奪最激烈的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正在著力搶占自己的份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時交通導航儀正在北京試用,2008年初將實現批量生產。”冉承其說,他自己的汽車上就安裝了一臺。目前多數交通導航儀,都只能提供靜態的交通信息。動態交通導航,將告訴車主這條線路上某個位置正在塞車,可以選擇其他的路徑,這不僅能夠為車主節省時間,還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空氣污染。
交通導航是民用導航服務中最普遍的服務,在日本,59%的汽車安裝了導航設備,近幾年,中國汽車安裝導航設備的數量也正急速上升,業內人士預測,汽車交通導航儀器將迎來換代高潮,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寄望在換代熱潮中占有自己的領地。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一項GPS沒有的功能——通信。冉承其介紹說,在手機信號覆蓋不到的邊遠地區、海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發揮傳遞手機短信的作用,一次可以傳輸120個漢字信息。“這可比打海事衛星電話便宜很多。”
比探月競爭更激烈
在衛星導航系統工作人員看來,導航衛星系統的競爭比探月競爭要激烈得多。
目前全世界有4套衛星導航系統,最為成熟的是美國GPS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中國,GPS就是“衛星導航”的代名詞。1986年,GPS被中國石油部引進用于石油勘探。在進入中國的最初10多年,GPS只用于消防、森林、勘測、救護等特殊的行業,普通民眾對它的了解幾乎為零。清華大學教授過靜珺是最早接觸GPS的學者之一,她還記得1990年在清華大學開課介紹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時,她問學生:“有誰聽說過GPS?”結果沒有一個人知道。2000年左右,衛星定位導航的民間應用市場突然間迅猛發展起來,最早進入中國的GPS率先獲得市場,并被消費者熟悉。直到現在,GPS依然是中國應用最為廣泛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最早向GPS發起挑戰的是俄羅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自稱GLONASS系統的定位精度可以達到1米,這比GPS的民用信號精度更高,但GLONASS的普及情況遠不及GPS,因為它沒有開發民用市場,主要還是被軍方使用。
跟很多其他的領域一樣,歐盟從來不甘心讓美國走在前面。歐盟15個國家在2002年正式開始啟動以民用市場為目標的伽利略計劃,準備與GPS搶奪巨大的民用收益。2004年,中國也成為伽利略計劃第一個非歐盟國家成員。
現在,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為又一個不愿意讓GPS繼續成為“衛星導航系統”代名詞的新星。冉承其介紹,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起步比GPS晚了20年,但在技術上,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并不落后。正在完善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一共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目標是最終建成和GPS一樣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而且還要比GPS多一項通訊功能。
事實上,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之前,中國已經建成了北斗衛星定位導航試驗系統,這個系統由天上的4顆衛星和地面控制中心站組成,它不像使用GPS的終端用戶一樣可以直接從衛星上接收信號,而是需要地面中心站把衛星信號“轉送”給終端用戶。這種系統限制了使用范圍,是一種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實驗系統已經在我國漁船定位導航、碼頭物流定位等領域得到了應用,并已經創造了可觀的商業價值。
不過,四大系統將來爭奪的還是汽車、手機這兩個最大的民用商業市場,沒有人想錯過即將出爐的這塊大蛋糕。“我曾經想象,奧運會期間,每一個外國或者外地的來賓,一下飛機就能得到一個手持的導航儀。”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在主持導航論壇的一個會議時,這樣做開場白。導航產業中的從業人員卻不會把這個情景僅僅當作想象,根據英國一項預測,到2012年,中國車載導航設備的年銷售量將達到95萬套,到2010年,中國的便攜式自動導航系統(PND)銷量將突破700萬套。2006年,中國導航產業創造的產值是120多億,2007年預計達到200億。
“這是什么概念?”冉承其說。衛星導航系統是導航產業的基礎,面對成長迅速的中國導航市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摩拳擦掌。但對于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來說,困難的是如何從GPS的手里搶奪市場。“GPS用了10年的時間來培育市場。”中國的衛星導航研究從1993年才起步,一共發展的時間也不過10多年。
而且,讓冉承其和他的同事們倍感壓力的是,如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速度趕不上中國導航產業“爆發式”發展的速度,它將再次失去與其他3個導航系統競爭的機會。
如果單純看價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也還沒有競爭優勢。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一臺車載導航設備的價格是2000-4000元,由于成本原因,使用中國北斗系統的車載導航設備,要比其他設備貴1000元,在5000元以內。冉承其認為,國家應該制定優惠政策,來鼓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廣泛應用。
為什么要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為什么要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奧地利的一位學者在導航論壇上給出的答案是:擁有自己的系統,一個國家的導航應用才能取得獨立性,而且自己的導航系統,更加可靠。
冉承其也提到了獨立性的重要:“GPS沒有承諾提供不間斷的信號服務。”GPS還是一個以軍用為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它并不保證民用信號的可靠性。
這與GPS的軍方背景緊密相關,GPS的所有權、控制權、運營權都屬于美國國防部。GPS發射不同的無線信號分別為軍事和民用使用,2000年以前,美國軍方對GPS發布的民用信號進行干擾,為的是降低民用信號提供的精度,保護美國的信息安全。
GPS的控制權在軍方的手中,這讓很多國家的民用用戶擔心,美國軍方可以隨時終止民用信號的提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承諾為全世界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公共免費。”冉承其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承諾提供不間斷的民用信號,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相當于一個“雙保險”。而且,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銀行、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自己的系統更加“放心”。冉承其認為,在這樣的領域,國家應該強制性地要求以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主,GPS為輔。
但冉承其也承認,衛星導航的民間應用,必定要走向多系統兼容。“實現兼容可以確保北斗導航系統的用戶,在安全使用的情況下,分享世界衛星導航發展的成果。”將來的情景是,在一臺導航設備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系統提供的信號,互相修正和補充,為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