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葉龍
布萊爾以一個失敗者的角色離開唐寧街,但他至少不是一條"哈巴狗"?
布萊爾1983年被選進英國下院時,他剛滿30歲,是工黨最年輕的下院議員?當時,剛剛贏得馬島戰爭的撒切爾夫人和她的保守黨如日中天,而工黨對于撒切爾來說,不過就是幾個過去的老兵加上少數聰明伶俐的"小動物"而已?那時,孩子氣十足的布萊爾,很快就成了那群"小動物"中的佼佼者?
而24年之后的今天,沒人會認為54歲的布萊爾還很"孩子氣"?他的臉看起來有些蒼老,帶著挫敗感,聲名也壞到了最低點?他經過長時間的猶豫,終于在5月10日這天宣布卸任?比起1997年搬進唐寧街10號的那個年輕的?放射著成就之光的工黨新領袖來,布萊爾的確老得太多了?
在英國《衛報》最近一份調查中,只有6%的英國人認為布萊爾值得信任?在英國,甚至在世界其他地方,布萊爾被視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失敗者?他還被輕蔑地看成是美國總統小布什的"哈巴狗"---如果用Google英國的域名搜索關鍵詞poodle(獅子狗),一定會轉到托尼?布萊爾的傳記?
布萊爾的"新實用主義政治"
然而,正像《時代》周刊資深編輯邁克?艾略特(Michael Elliott)所指出的,布萊爾是他在近四分之一世紀里,所從未見到過的一個"對個人?社會和政府之間關系頻繁發問并對在現在這個互聯的?國家?種族?宗教意識不斷深化的世界里如何做事為人而進行深入思考的公眾人物"?
在政治上,他重塑了工黨,把工黨從傳統的工人和工會黨的形象中解放出來,使這個黨同時進入了中產階級的沙龍?他使人們在好幾年里幾乎忘記了:大不列顛在長達18年的歲月里曾經是保守黨的堡壘,在"鐵娘子"撒切爾和她無色無臭的繼任人梅杰的領導之下?
北愛爾蘭沖突的終結是布萊爾最大功績之一?布萊爾也將作為"酷不列顛"(Cool Britannia)首相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作為這個島國的現代形象公關人物?他利用流行歌曲和名人文化,給政治家的枯燥乏味形象上光?也是這個布萊爾,他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為英國王室維護了一張人性的面孔,使之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為了應對全球化席卷世界的現實,布萊爾主導了"第三條道路"的施政方略,是為"布萊爾主義"?它被稱為后意識形態時代的一種政治現實主義,是注重效率更甚于理論的實用主義?在歐洲,也有人將布萊爾主義稱作一種社會自由主義,因為這一主張兼顧自由經濟和社會保障,糅合了左右翼二者之長?
這種新實用主義政治進而演變為歐洲的政治時尚?從德國的施羅德?默克爾到法國的薩科奇?羅雅爾,甚至英國國內的布朗,都在事實上是注重實效?淡化意識形態色彩的布萊爾主義者?
在經濟上,他的改革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撒切爾時代,但不管怎么說,它給英國帶來了工作和富裕?在布萊爾的10年中,英國經濟高速增長撟1997年開始英國每年以2.8%速度增長,超過法國的2.2%和德國的1.5%,失業率降到了創紀錄的低谷,還引入了一個最低工資制?對教育和衛生領域,政府不但注入了數以十億計的投資,而且強調重視人才,如鼓勵大學與企業之間的創新?研究和合作;重視高科技知識含量的經濟等?布萊爾的10年成為英國自二戰后享受的最長繁榮期?
無怪乎《時代》周刊稱,布萊爾的個人形象可能在英國公眾眼中將難以恢復,但他的思想,尤其是外交政策理念,將長久存在?
布萊爾是不是"獅子狗"?
英國人喜歡抱怨與他們有著情感聯系的領導者,尤其是當這些領導者(比如布萊爾)在他們眼前晃了十幾年的時候?現在的英國與十年前相比,無疑更富足,更健康,也更有文化教養,而且它的多元文化胸襟在歐洲也是屈指可數的?正如布萊爾在最近一份備忘錄中所說的,他在任10年"永久地改變了英國"?
然而,政治家言論的可信度在選民心里卻被打上了問號?在能夠為伊戰辯護的大規模殺傷武器沒有找到之后,就像美國人對待小布什那樣,英國人對布萊爾的不信任感也達到了頂點?這成了布萊爾的災難?再加上近期內閣丑聞不斷?他因"金錢換爵位"事件受警方偵訊,布萊爾幾乎成了英國的"眾矢之的"?
據最新民意測驗,有近60%的英國人認為伊拉克戰爭是布萊爾的最大錯誤?而且很多英國人認為,正是他與小布什的親密關系,才使他在國內的形象一落千丈?他們甚至把他叫做"布什的獅子狗"?
然而,要深刻了解這個人,還要理解一個事實:他是一個律師,一個自由干涉主義者和一個并不神秘的牧師?作為一個英國國教徒,布萊爾是一個有信仰的政治家?他在走上第三條道路后還時不時地發表一些基督教民主黨的言論?他主張基督教全體教會合一,但毫不排斥天主教,包括尋求理解伊斯蘭教?據說在當今西方政治家中,唯有布萊爾能夠較權威地評注伊斯蘭教《古蘭經》章節?
西方評論家認為,布萊爾的信仰帶有"救世主降臨說"味道?在他看來,無論是對伊戰爭還是倫敦地鐵爆炸案,都是"自由與壓迫"?"寬容與仇恨"?"恐怖與法制"之間長久的斗爭在發生作用,從而激發起他捍衛西方價值觀?生活方式?民主政體?媒體和文化多樣性的堅強決心?
他在外交上推動所謂"道德的干預主義"和"好戰的干涉主義"?1999年,布萊爾說服美國對科索沃采取緊急地面行動?2000年5月,派兵參加塞拉利昂的維和行動,果斷派特種部隊突襲營救英國士兵?其后,英國出兵馬其頓?參加對伊拉克戰爭?2001年初,布萊爾就向布什指出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一對"危險的雙胞胎",敦促美國重視解決?"9?11"事件使布萊爾敏銳地意識到后冷戰的結束,美國將采取先發制人的戰略?布萊爾果斷地選擇站在美國一邊,搶先闡明立場,明確重申英美一貫稱道的傳統"特殊關系"?據戰略分析家說,布萊爾構想的歐美關系計劃是站在美國一邊,更好地牽制其動武動機,抑制其單邊主義沖動,促其盡可能走"聯合國道路"?但該策略的結果是被拉進對伊戰爭,終遭慘敗?
大批英國中產階級都不接受對伊拉克的冒險政策,布萊爾拿不出參戰的理由,無法把國家集合在反伊大旗之下,最終留下追隨美國"獅子狗"的惡劣形象?
即使在宣布隱退的那一刻,布萊爾仍然嘗試著給他對小布什的支持和英國在伊戰中的角色照上正確的光線?布萊爾堅持說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并強調說,"憑良心講,我做了我認為正確的事?"
跟撒切爾一樣,布萊爾太過于眷戀他的權力?但他在上周四終于想明白了:"有時,征服權力誘惑的唯一方式就是放下權力?"他將自己的功績總結為:留給人們一個"在21世紀自在?對過去感到自豪,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