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個人信息需法律規范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批量處理和傳遞個人信息越來越容易。個人信息遭到不當收集、惡意使用、篡改,以致擾亂公民生活甚至危及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也隨之出現。我國現在還沒有相關法律條例規范對個人信息數據的管理與利用。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事補償機制,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個人信息保護法既要保護個人權利,同時也不能阻礙正常的信息流動,加大市場主體的交易成本,阻礙社會的進步。如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走入極端,那勢必造成因噎廢食,使個人成為“信息孤島”。
上海程栗陽
反腐就要“扮三陪”嗎
據稱,北方某市檢察院反貪局一位領導為捉拿貪官,曾3次扮演三陪女郎與其周旋。媒體披露這一消息,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兩會”新聞之一,同時在網絡上引發了評議熱潮。
為捉拿貪官而不惜犧牲個人形象,這位女官員的行為值得人們尊敬;但是,這種“扮三陪女反腐”的反腐敗方式,卻又讓人實在高興不起來。不管怎么說,“扮三陪女反腐”屬于劍走偏鋒的罕見方式之列。作為主力陣容的制度反腐方式不上場,卻靠非制度反腐的“花哨”替補打主力,如此這般以犧牲反腐官員個人尊嚴為代價,只能證明我們的反腐敗機制遠非完善。
其實,政府部門完全應該有針對性地借鑒國際反腐先進經驗,把反腐敗工作帶入更加治本的新境界。
浙江舒圣祥
醫德回歸的體制通途
在兩會上,有位剛剛經歷81天醫院生活的政協委員,流淚呼喚醫德回歸:“人民的好醫生、好護士,你在哪里?”這位政協委員發出“提倡敬業人道的職業道德操守,切實解決好醫德醫風中存在的問題”的提議,有著良好的善意初衷。但我們必須審慎而理性地叩問:正是長久以來的醫療體制種種積弊,極大地異化了醫務人員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成為了替罪羊。
必須承認,醫務群體中,道德淪喪的只是少部分人,如果讓所有醫務人員都與之共同背負起道德的黑鍋,擔當見利忘義、見錢眼開的魔鬼醫生形象,一起成為眾矢之的,這對整體醫務人員而言,的確是一種不公平。
實現醫德回歸的目標訴求,關鍵還是要構建一個合理的醫療衛生體制。所以,離開醫改,醫德回歸是一句空話。關鍵是健全完善的醫療衛生體制,醫德回歸才能找到通途,醫務人員才能真正恪守職業道德,高度敬業。
湖南蘇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