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我們的行動就是希望政府、醫管局和福利機構方面能制定一個比較好的配套措施,能夠規劃管理來港生產的內地孕婦。
口述者 爭取本地孕婦權益行動發言人劉太太
我們是一群在網絡上認識的準媽媽,全部都是義工,比較活躍的大概也就十幾個人。
8個月前,我發現自己懷孕時,就在網絡上搜尋相關資訊。很多媽媽會在網上討論區里分享自己的經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很多媽媽在生產時,覺得公立醫院的人手很緊張,自己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而且很明顯的是,使用服務的人多,提供服務的人少。
比如說,現在我們的產檢次數減少了,產檢時可以享受的項目也減少了。像B超,如果是生第二胎的媽媽,很可能一次B超的機會都沒有。媽媽根本不知道胎位是否正,醫生對此的解釋是,資源不夠,都已經排滿了。因為你第一個孩子健康平安出生,他們只能把第二胎也假設成平安。
我上周剛在公立醫院做的產檢,約好10點20分,直到11點才見到醫生。拿皮尺丈量了我的肚子,問我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然后寫下下次產檢的時間,3分鐘后就結束了,真是破紀錄的速度。我到現在為止只做了一次B超,每個月我都得自己花錢到私立醫院去做B超,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承受得起私立醫院的費用。
理論上,香港醫療系統應該可以預估出使用者的數量和醫療配套的比例。為什么這樣呢?細究下去,我們發現,原來這幾年不少內地孕婦來香港生孩子,其中包括丈夫是香港人的,也有一些是2001年莊豐源案例之后特地來香港生孩子的內地父母。有些內地孕婦為了節省一天的費用,在醫院門口坐到凌晨12點以后才沖進去生產。她走急診,有優先權,加塞。但那些本來準備排隊進產房的準媽媽們可能就從不急的狀態變成了急的狀態,甚至有些個案是還沒有進產房,在沒有助產士的幫助下就生下了寶寶。當時助產士都在急診室幫忙嘛。
我們寫信給香港立法局的議員,和一些相關的團體,比如當年幫忙爭取莊豐源居留權的一些律師或者香港的一些政黨等等。我們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書信讓他們去關注這個現象,大多石沉大海,只有3個議員給我們回了信。其中一位就是立法會議員梁耀中,他接見了我們。
梁議員在和我們面談后表示,他知道來港生孩子的孕婦不少,但不知道原來醫療系統根本負擔不了。
梁議員告訴我們,如果這樣的話,應該向外界發出一種聲音,讓大眾知道我們的困難。在他的“街坊工友服務處”的支援下,我們在2006年11月19日申請辦了個游行。其實規模很小,也就70-100人之間,大部分都是準媽媽和他們的家人。但是出來之后反響很大,這是我們當初沒有預料到的。
作為準媽媽,當初我們只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因為我們接觸到一些個案,因為醫院人手很緊張,沒有辦法立刻去幫孩子洗澡或做一些清理,結果胎水進入了肺部導致肺炎,需要入院治療一段時間。我們不是擔心自己要疼多久才有人縫線,也不是擔心寶寶出生多久才有人清理。
我們從來不反對內地孕婦來香港生孩子,香港的出生率一直往下跌,他們來香港生產是對香港出生率的幫助。他們以后真的在香港住下來的話,也可以成為香港將來的勞動力。但是這其中有一些問題,如果老公是香港人,我們可以很確定地相信,小孩將來會是香港公民的一員??墒怯幸恍└改竿耆皇窍愀廴?,生完小孩后就離開了香港,小孩將來是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長大?現在是香港的婦產科資源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接下來就是教育、福利、醫療和房屋規劃等,沒有辦法去決定這個小孩是否要來香港,什么時候會過來?
一起被披露的還有醫療費用的“走數”問題。說實話,這些現象我們是很痛心的。讓我們覺得“不公平”的是,有些內地父母將孩子放在親朋好友那邊寄養,小孩可以申請香港政府差不多每個月3000元的綜合援助。可是這些援助金怎么來的呢?這是我們香港人自己納的稅,站在我們的立場,我們自己還沒有照顧好,我們這些中產階層有很多福利都沒有辦法享受到,可是我們納的稅,要幫你養孩子是不是合理呢?當然這些現象是小數量,大概也就1%左右,但在我們眼中,這種情況應該是一個也不應該有。
我們的行動就是希望政府、醫管局和福利機構方面能制定一個比較好的配套措施,能夠規劃管理來港生產的內地孕婦。從組織游行到現在才2個月時間,事態已經有這樣的進展,我們相信政府真的是有心在做事。只是需要時間而已,我們可以理解。
目前新制度剛剛執行,我們還沒有看到效果,不好評價。但是針對醫療費用“走數”現象而提高分娩費用我們從來都認為,加費不是好方法。給人的印象仿佛是,你能負擔得起,我就歡迎你。事實上,香港的整個醫療系統應該是提供給本土居民的,如果外來人口比例不高的話,就好像2001年和2002年的600多人和1200多人,我們可以吸收和承擔。
在一些場合我和醫管局的人聊過這個話題,他們不認為現在醫療資源不足。他們認為,以現在公立醫院的資源可以應付39000名孕婦,加上私立醫院的5000個左右,從數字來看可能是剛好能了??墒沁@39000是以怎樣的標準來計算的?如果以我之前提到的這些根本不達標的服務水平來計算這個39000,沒錯,數字上夠了,可是你提供的服務是根本不夠的。我們想知道來年提供的服務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