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錢東升
文/陸幸生

拍攝者手記
這不是一家普通的超市,貨柜上陳列的物品是貼著標簽的空瓶子?空罐子,標簽上用英文寫著諸如"平衡新舊"?"勇氣"?"信心"?"思考"?"讓你沒壓力"等字樣?來自丹麥的主人Mads希望用包裝低調簡單的想象商品,販賣在這個急速膨脹的世界里被人遺忘的品質,給生活更多思考?心靈超市在上海新天地開張以來,顧客盈門,生意興旺?這些售價從幾十到幾百元不等的空瓶子,每天都能賣出兩三百個?我能理解丹麥人的這個絕妙創意,但不能理解有這么多人愿意為他的創意買單?
陳列在新天地里的景觀,其實大都是舊人舊事?
不太濃烈的陽光里方方桌上的藍山咖啡,不太溫馨的月光下圓圓杯中的路易美酒,在正在進行的世事時態里,都是擺設?人生無處不裝修,豪華裝修,奢靡裝扮(反之,現在也流行極簡風格),擺設得起,算一種成就?只是,在同一個人不同境況的注視里,在不同人群共同情緒的視野中,由同樣擺設而引動的精神反饋,也就是心靈感觸,絕對相異?
咖啡的香甜,當然來自纏綿;咖啡的苦澀,當然來自背叛?酒的沉醉,當然來自欣賞;酒的恍惚,當然來自迷亂?踏進新天地,觸目皆是的,是男人與女人的交際和談判?無須深入,淡淡掃描,會發現遍地是幽怨和挫折?成功是不展覽的,混沌過程和艱辛階段,從來都在"云深不知處"?公示的,已經無甚意趣?
5月末,新天地某個門面,開辟了新生意,賣空瓶子,名曰"心靈雞湯"?有的瓶子貼上"暫停",似乎為提醒一些賺錢停不下腳步的人?只是再想,眼下能賺,為何暫停?還有貼的是"睡足八小時"?買上這個瓶子,放在枕邊,就能睡足八小時了?境外國內那些生產鎮靜劑和安眠藥的企業,豈不是都關門算了?
現代人生存忙碌,因各類緣由心理焦慮情緒不安?由是產生了相應的社會心理咨詢職業,以及一些減壓"日常用品"?如今荒謬到賣"空瓶子效應",無怪有媒體這般評論,此乃文化垃圾?
記得平時議論,人們有的病,是心理原因引起的?這話有理?用醫學的專業語言來說,這似可表述為免疫檢測系統紊亂?心情掙扎,言語緘默,寢食無序,與身體的飲食睡眠等正常需求供應嚴重不足,人就病了?
心靈走進空瓶子,無疑是走進更加狹小的困境?記起一學者的經驗之談,抄錄在此:封閉的借口是,外面有邪惡;其實,如果長久封閉,邪惡必定在門內,而不是在門外?治療的第一步,是開門開窗?學者說的是大事,其實凡事同理?刊載這話的書名是:《歷史的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