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旺

2007年春天到來之時,全國資本研究機構和投資人對今年"金股"的選擇,在群體無意識中已經體現出來。如果這一分析是對的,當前的行情波動,可能是一種"危機",即在調整中出現了新的機會。
在2007年立春之日,上海證券報與萬國測評聯合舉辦了中國資本市場高級峰會。會后,與會代表共推選出十大金股:
中信證券,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長江電力,中國銀行,湘電股份,中國聯通,中青旅,華夏銀行和伊利股份。從它們的占比看,可以發現與會者的心態,而心態是行情走向的關鍵力量:一是銀行股占了40%,加上中信證券,金融資本概念的金股占了50%,看來人民幣升值對研究者心靈的影響,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好玩錢的機構。二是關系老百姓生活品質提升的股票占了30%(中國聯通、中青旅和伊利股份)。三是能源及提升能源生產力的股票占20%。
我在上年的研究中非常強調股市是國家發展的"藍海戰略",即股市要圍繞人民幸福(消費升級)、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國家安全(軍工產業升級)三大主題展開行情,這一結論在2006年的行情發展過程中已經充分表現。
既然是戰略,不可能一年過去就不再執行,我仍然堅持去年的看法:即無論是鞏固執政地位還是為了人民幸福,今年仍然圍繞上述主題深化行情,當然可能出現通過體制改革而進行的"價值創造"情況,如定向增發,整體上市,合并重組等,當然人民幣升值對上述改革的推動作用將無可估量。
2007年春天到來之時,全國資本研究機構和投資人對今年"金股"的選擇,在群體無意識中已經體現出來。如果這一分析是對的,當前的行情波動,可能是一種"危機",即在調整中出現了新的機會。
2006年中國資本市場交易的主體的最大變化是散戶通過機構化投資獲得高收益,即散戶通過申購公募基金及集合理財產品等形式進入市場,從而分享投資收益,其中偏股型公募基金投資回報率高達100%以上的比例較高。
但是,中國證券報舉辦的2006年度投資者收益情況網上調查顯示,在2006年的股市牛市行情中,中小投資者群體"只賺指數不賺錢"現象仍較突出。大盤上漲100%以上,不等于投資者均能獲得高收益:獲利10%及以下的占51%(包括虧損者),21%的被調查者獲利10%左右,14%的投資者表示不賠不賺,7%的人虧損10%左右,虧損20%-50%的占7%,虧損超過50%的占2%。盈利的個人投資者中,只有5%左右的被調查者收益率超過100%跑贏大盤,30%的人收益率為20%-50%,14%的人獲利50%-100%。
據統計,2006年直接投資于股市的個人投資者中,于2006年的二八現象以及機構隊伍的不斷壯大,無論是老股民還是新股民,似乎都感覺到自身力量的單薄。中登公司統計顯示,A股市場在10月的流通市值增加總額約為900億元,而機構持股市值就增加了629億元,占比高達七成,個人散戶卻基本踏空四季度以來的市場行情。進入下半年以后,個人證券投資者的月開戶數就保持了月均30%左右的衰減速度,與此同時申購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劇增,近4000億元新基金銷售份額中,散戶占了主要比例。
2007年繼續保持單邊高速增長的牛市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行情進入寬幅震蕩,散戶投資者"戰勝"市場的機會會更少。"不賠"應當成為散戶投資的第一哲學,保守性投資和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在年初的劇烈波動行情中,大家都感覺到了,因此尋找合適的投資品種已經成為當前機構投資者時代散戶自我防范風險和增加收益的可靠選擇。
銀河基金新年推出的可以打新股的債券型基金(2月6日發行)可以滿足大家的風險厭惡和對理財的迫切需要,因為可以打新股同時又可紅利轉投資,在久期嚴格限制于5年時間時,其收益將較為穩健。如果無法把握股市,對股票型基金又在高位無意認購的話,建議一般的投資者不妨認購銀河銀信基金,其"集合"打新股的獲利能力會比散戶高,更何況沒有認購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