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立楊
部隊特種飛行隊的一位校官,夜航時曾有一次驚險的飛行,他的儀表盤正常,而時鐘秒針奇慢。時間似乎為一種神秘力量粘住,久之無動于衷。他仿佛飛行在一個漫長無邊的地方。周圍沒有星云及任何參照物。這種感覺漸次加強,一時為之緊張到極點。在理論上,他知道四維空間的存在。他想起一則資料,某國火車駛入一隧道,兀自消失無影無蹤,30年后,那列火車方自隧道開出,而對火車上的人來說,30年仿佛眨眼一瞬。后來這位飛行員飛回基地,證明是一場虛驚。但他分明覺得,地勤人員都似乎驀然老去。
這種心理體驗,并非空穴來風。善感的古人早有表達。孟郊《爛柯山石橋》:
仙界一日內,人間千載窮。雙棋未遍局,萬物皆為空。
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唯余石橋在,猶自凌丹虹。
即由梁代任肪《述異記》故事衍發抒寫而成。那故事說,晉時王質伐木于信安郡石寶山,見童子數人下棋玩耍,王質觀之,童子以一物給他,大小如棗核,王質含在口中,不覺得饑餓。稍后片刻,童子問他,為什么還不回去呢?王質乃起身四顧,但見斧頭柴禾,俱腐朽殆盡。歸家去,無復舊人,早已過了先前的時代了。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對聽他講經的人說,你們在此聽我講經說法,覺得經過的時間并不長,但外在的世界已經過了幾千年了。這些海客談瀛洲的古人想象,究其實還并非無稽之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為時間是隨著速度改變的。人若乘坐飛行器以光速到某一星球,早餐在地球吃,午餐在那個星球上享用,晚飯再回地球來吃,可是他回來后,地球早已過去了數百年,早已物換星移幾度秋了!
人類在與自然萬物的交通接洽過程中,往往為其博大深邃的神秘性所困擾,而產生怊悵的心理感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幼兒智力在成人眼中常顯可笑,而成人在大自然中,更處處有潛藏的局限。太多的事物現象難以用足夠的智力來做合理的解釋,此類故事一旦與文學相結合,往往加深人生無奈的悲情慨嘆,孟郊詩即是典型的代表。
有趣的是,人類也在力求突破時空的局限。有報道說美國頂尖科學家即將制作的時間機器,即是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他準備建造激光環,其中又用光子晶體來扭曲光線,令其減速,以后的人即可遨游在時光機器已經存在的那個時代。即一百年以后的人就可以造訪今天的世界。俄羅斯科學家也有類似的妙想,即乘坐光子火箭漫游未來。時空的坐標一旦易位,空間之旅就會變成時間之旅。
古人的諸多想象,今天已經是活生生的科學現實;時空是如此的浩瀚,生長翅膀的另類心理體驗,還會不斷地被科學所證實。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