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光
我第一次在考場上作弊是小學三年級,科目是語文。
考試那天,正在奮筆疾書的我發現,監考的老師巡視到我時停住了腳步,一分鐘后才走開。等我答完之后,她又走來停下了一分鐘。這一次,她在走開之前用手指了指我的試卷,說“這一題,再看看”。
這是一道選擇題,經她一說,我又細想了一番,換了一個選項。過了一會兒,老師又來了,這次,她站的時間更久,但沒有說話。心神不寧的我閉上眼睛,重新考慮了一番,選了第三個答案。再下一次,老師沒有停下,只看了一眼就走開了。
那次考試我得了一百分。那個監考的老師,是我的班主任。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其實是可以如此不公平的。有一些老師告訴我們世界的真相。另外一些,則負責教我們如何對付這個世界。
據說我初中時那個英語老師從未給過學生滿分。即使你全部做對,她也能在作文上扣個四五分。十多年來,一代代學生前仆后繼,試圖寫出讓她滿意的作文,卻毫無建樹。在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實驗之后,我用了一個笨辦法,創造了新的紀錄——我故意拼錯了一個簡單的單詞。這個老師像一個機器人,在她的評判標準中,作文寫得再好也要扣上個四五分,但一旦有優先級更高的扣分條件,此條標準便會作廢,所以我的那篇作文,最后只被扣了一分。
(周樺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