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達州市探明6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可采儲量全國最大?28日《南方都市報》社論說,西部地區是中國礦產與資源富庶之地,但不是真正的富裕之區?陜西的石油?山西的煤炭沒有讓當地民眾普遍富裕,因為資源利益的管理與分配體制出現了大問題?作為國有財產的所有者,國民似乎無法從國家資源的一次次重大發現中獲得好處?
文章說,我國天然氣的壟斷程度比石油更集中,從開采到輸送,幾乎被三巨頭所壟斷?在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天然氣消費群體之后,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耗格局以及三大石油巨頭業務構成中的份額逐年上升,價格只要稍微變動都可以給三大巨頭帶來巨大利潤?這一利潤依托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文章說,壟斷巨頭只有代表全民的利益,才能依據法理享有獨占權?但當權利的所有人虛置時,代理者往往成為真實的所有者,所謂暗度陳倉就是理論利益與實際利益成為兩張皮?當以全國消費者?全體國民的利益為名,將資源生產的獨占權讓渡給大型國有壟斷企業之后,終端價格又以市場為名超越于國民利益之上,這就是中國天然氣開發的現實?
長期以來困擾我國國有企業效益的問題是所有者缺位,而壟斷企業一直為國民詬病的原因,亦無非以國有企業之名義,用壟斷權力對國民財富進行大規模的掠奪?而這些問題背后,指向的都是:國民到底應以什么樣的方式,擁有國有財富?國有企業到底應以何種方式反哺國民,對最終所有者負責?眼下這些問題已經亟需立法機關來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