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鐵凝迎來了她準備充分的婚姻生活。她的愛侶名叫華生,今年54歲,現任燕京華僑大學校長。
2006年11月,49歲的鐵凝當選新一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她的情感生活成了聚焦點之一。
“我不是獨身主義者。”當時,接受記者采訪時,鐵凝如是說,“我對婚姻也有好的期望,可我從來都是做好了失望的準備……但可能我準備得還不是特別充分。”
2007年5月,鐵凝迎來了她準備充分的婚姻生活。她的愛侶名叫華生,今年54歲,現任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被認為是對中國證券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這個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為命的人。”鐵凝這樣評價華生。
鐵凝和華生是4月26日在北京辦理結婚登記的。有人預先跟辦理登記結婚的人打過招呼,告訴他們不要詢問,也不要接受采訪。領證以后,再與親朋好友相聚時,鐵凝和華生宣布了他們結婚的消息。鐵凝喜歡“相依為命”這個詞:“愛情是什么?愛情是無法言說的,所謂愛情就是當它到來的時候,其他的一切都將落花流水。”鐵凝和華生沒有透露他們相識和相愛的時間,雙方都否認了一見鐘情。
終于等到意中人
1991年5月的一天,鐵凝冒雨去看冰心。冰心問鐵凝:“你有男朋友了嗎?”鐵凝回答:“還沒找呢。”90歲的冰心老人說:“你不要找,你要等。”
鐵凝日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一直記得她說給我的話。她的話在我聽來充滿禪機。一個人在等,一個人也沒有找,這就是我跟華生這些年的狀態。我說對愛情要有耐心,當然期望值不必過高,但不要讓希望消失,我想是這樣。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期待。”
鐵凝表示,自己是一個相對傳統的人,所以可能對婚姻的期待比較高,也才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對于婚姻,寧愿沒有,也不要一個湊合的婚姻。
經過多年的等待和準備,鐵凝最終還是選擇走進婚姻殿堂。她說:“一個人真的遇見愛情,恐怕還是要結婚的。婚姻應該是愛情自然的歸宿。愛情是雙方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交融的過程。愛情達到這樣一個程度,就需要婚姻這個形式。婚姻家庭既是物質的承載,也是心靈的港灣。它給你提供了一種慰藉,不管經歷了什么,你不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回到這個港灣。”
“我們當然都有過情感的經歷。我和華生,我們彼此心里都是敞開的,明亮的。但是我也不認為有那樣的情感經歷就是挫折。以往的一切對你的人生也許都是一種財富。甚至那些痛苦,我覺得都是為了今天的幸福所做的準備。”面對記者曾經的情感經歷的提問,鐵凝的回答很坦然,“我和華生,我們彼此心里都是敞開的,明亮的。”
有很多奇妙的共同點
與鐵凝相伴一起接受采訪的華生對記者說:“鐵凝作為作協主席,我沒有感到什么障礙,正像朋友們評論的,鐵凝的大氣和女人味,這些對我更重要。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她也算是身居高位,但是絲毫沒有什么凌人之氣,肯定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外部環境有的時候把人推到一個位置,關鍵是你怎樣駕馭。從婚姻、家庭、愛情的角度來說,把事業和生活分開非常重要。對相愛的人來說,最根本的就是心靈相通,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契合,這是幸福的前提。”華生告訴記者,“我跟鐵凝確實是有很多奇妙的共同點,包括價值觀,甚至對文學的喜好,生活習慣,晚上都喝粥,都喜歡走路……諸如此類。這些就很奇怪,沒有它也沒關系,但是正好我們就都有。她特別討厭抽煙,我也不抽煙。她的職業是寫作,我最喜歡、最享受的事是閱讀,這也算是個互補吧。”
華生說:“有我們這樣的閱歷,能真正開始一段情感之旅,不容易。在你沒有遇見之前,你會覺得很困難,半輩子沒見過面或者不認識的兩個人,生活習慣、愛好、感情,方方面面,多么復雜的事情,你的本能會覺得溝通會很困難。但是這些都不是你能預設的,當你內心有你的情感標準,你等待,尋找,追求,然后你又確實被命運指引,有機緣相遇的時候,你對愛情的預設和標準就都變活了。”
好的婚姻長養人心
1985年鐵凝在美國作家、《紅字》作者霍桑的故居前,溫習她的生活,想象她的愛情。“好的婚姻能使一個人起死回生。”鐵凝說,“霍桑和妻子的結合非常神奇。那時候我讀過霍桑的傳記,知道他是一個性情暴烈的人,而且體弱多病,但他的婚姻給了他幸福的生活,他們互相感謝找到了彼此。霍桑最好的作品都是在結婚以后寫出來的。”
鐵凝覺得,“婚姻應該會更豐富長養人的內心,而不是使它更蒼白更軟弱,或者更懈怠。你有婚姻,但你還是會想到你的事業和職責,你的職業還是會帶給你神圣感、敬畏感。”
鐵凝說:“作協主席是一個普通的人,恐怕也不是一件壞事。我的一個朋友打電話說,聽到你結婚,從某種意義上比當初知道你當作協主席更高興。但是,婚姻、幸福無論對個人多么重要,畢竟是我的私事,過多強調,也會成為對公眾的打攪。回過頭來看我所有的生活,我還是感謝文學,是文學讓我成為今天的樣子,是文學護佑著我,它使我保持了心靈的開放、獨立和豐滿。不管外在有多少頭銜,我本質上還是一個作家。”
鐵凝與華生
鐵凝,河北人,1975年于保定高中畢業后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花山》編輯部任編輯。1984年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后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候補委員。2006年11月,當選新一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主要作品有《鐵凝日記》、《大浴女》、《笨花》等。
華生,江蘇人,1967年初中畢業后下鄉插隊,1978年考入南京工學院。1982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后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任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1987年1月赴牛津大學學習,后應聘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任教4年。2000年以后,出任燕京華僑大學校長。
(平平摘自《晶報》文/佚名)